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智商@奶头乐 | 残酷的“奶头乐” 带刺的温柔乡
前段时间,疯牛君跟大家伙讲过“媒体是政党的喉舌”,“现今的媒体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上层的需求”(详见《最终,我成为曾经的被嘲笑者 | 中国逐渐走上了日本的道路,但… …》),大量的恋爱真人秀与亲子真人秀,都暗示着国家想要“多生孩子”的意愿。而这一篇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国庆节的最后一天,微博爆出重磅新闻,当红流量小生鹿晗宣布:他恋爱了和她,她是关晓彤。
娱乐圈分分合合,恋爱分手都是家常便饭,就算是当事人说得跟真的似的,也不是没有为了宣传新剧炒作的可能。但广大网民分分钟挤爆新浪微博的服务器,导致需要进行黑箱操作,也算是头一次听闻。
还有一件事,就是那家排队要很长时间的才能买到的网红奶茶店--喜茶,最近又出了新的概念店“HEYTEA PINK”,直接从“性冷淡”摇身一变成为了“粉红女王”
所以,这两天,喜茶新概念的门口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虽然作为一名喝过N次喜茶的男人,能够理解并且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讲真,疯牛君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把整段整段的时间浪费在排队、打游戏和刷朋友圈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或许并没有看起来得这么简单。
我们现在的业余生活,尤其在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早已被朋友圈、微博、综艺、电视剧、商业电影和游戏所占据,并且绝大部分的快乐都源于此:爱豆出了新歌、看了一个很搞笑的段子、肖骁又上了一期《奇葩说》、追完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为《羞羞的铁拳》疯狂打call、排位连跪五局后终于赢了… …
然而,我们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又要监督孩子做功课,还是刷一会儿朋友圈吧;这本书太厚了,而且也没有实际用途,就算是石黑一雄的也不看,不过拿来装一装还可以;看了这么多朋友圈的优质文章,总结他们的经验就好,自己想太累… …
就拿国庆和朋友吃饭这件事来说,大伙也都知道,一帮老爷们喝了酒之后就爱山南海北地胡吹海夸,特别是一些“见多识广”的朋友,上知“天琴计划”、下晓“城市规划”,博览八卦、通晓文学。但若是再深入一点,就不接话茬了,疯牛君不免嘴角微翘,暗自嘿嘿两声。
除了上述的这些表象,大家应该还注意到:各行业的平均薪资情况每年都会发布,但中位数情况却从未发布过;电视节目不准出现迷信和负能量的内容,并且限制真人秀的播出时间、禁止亲子类真人秀的播放,但互联网却什么都有;明星丑闻和商品优惠的信息甚至充斥在有人存在的每一个角落… …
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在展现当今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还暗含着另外一个事实:独立思考越来越难,不仅越来越容易被人牵着走,甚至一步步地沉浸在各种“小确幸”中。
“平均工资这么高,肯定是我拖了国家的后腿,但只要我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天呐!Jasper太可爱了!我又多了个小儿子#姨母笑”
“4号现在跳巫女,但根据他之前的行为,我断定他是狼人”
“你看马蓉这样的女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幸好我们普通人遇不到”
1995年,美国旧金山。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着急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与会者包括萨切尔、老布什、电缆新闻网络、惠普、日微系统的老板等等),举办了一个“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的会议。
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简言之:如何避免底层不断向上的流动,对精英利益产生冲突)
在此基础上,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布热津斯基也及时献计献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奶头乐”(tittytainment),英文titts"奶头"与entertainment "娱乐"的组合(泛指那一类能让人着迷、又低成本、能够使人满足的低俗娱乐内容),意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并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无为一生的命运,而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例如最基本的发泄型娱乐:开放色情产业、热闹选战造势、无休止的口水战、暴力网络游戏;或满足型娱乐:报道无聊小事(可爱动物、明星丑闻)、廉价品牌横行(山寨手机、白牌服饰)、商品优惠活动(例如饰品、旅游签证)、大众化视听娱乐(偶像剧、动画、好莱坞)等。
由于日常生活非常艰辛,因此这类娱乐十分受大众欢迎,甚至需求有所提升,使得大众能在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思考能力,最终,他们就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具体内容可参见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
而商人、政府高层们也非常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产生,通过“吸奶头”的方式,使社会中下阶层着迷其中、而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因此,许多国家对于不正统的通俗文化也就变得十分宽容,甚至不断将该国的娱乐业推向繁荣。
当然,不能一闷棍打死全部,因为“奶头乐”从某些方面来看,正是社会压力大的反照。
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有哪些是“奶头乐理论”的应用呢?
最明显的就是公司逢年过节发福利,工厂的给工人提供歌舞厅,大集团还会每年组织员工参加团建活动、户外旅游等。
表面上说是“营造归属感”“打造家文化”,但实际上就是给员工一些甜头(奶头),让他们安心在现有的岗位上工作,别总想着跳槽。
同样的,我国的互联网虽然也有诸多限制,但各类综艺、肥皂剧、网络大电影和劣质游戏依然横行霸道,想必“古天乐绿了”和“周莹再次被陷害”具有同样的话题热度。
不过所幸的是,中国并没有强制性、大范围地应用“奶头乐理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奶头乐”的相关应用进行了遏制:人民日报批判王者荣耀,如果“奶头乐”有年度大奖,那么一定是王者荣耀;禁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就连央视的爆款综艺节目,也从《正大综艺》、《星光大道》成为了现在的《见字如面》和《朗读者》。
而之所以对互联网的管制力度不强,还得从“优胜劣汰”的方面考虑:中国的网民基数越来越大,而互联网正好可以将自制力较低的民众扔到“酱缸”之中,同时使得自制力较高的民众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塑造,进而成为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
到这里,疯牛君不得不提的便是每年必出的红色大电影、每年钦定的红色电视剧月和遍地都是的抗日神剧,这些也都是些“奶头乐”的应用,然而全中国最大的“奶头乐产品”,就是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