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刚过完30岁生日的人,他说他一梦惊醒,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当初自己所最不以为然的小人物,既没有大的成功,也没有逼人的财富,与自己曾经想象过的不凡的人生早已南辕北辙。作者说30岁是一个现实与梦想的分界线,一个人将在现实的铁锤下,最终承认自己的碌碌无为。
这篇文章一度让我感觉到很害怕,我不想变成自己最不想变成的样子——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麻木,变得安于现状,变得得过且过,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或者说在我最初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想那么多,我想的只不过是我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一定会非常成功,会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人。
那时,我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中生,会在看完红楼梦后,与老师交流看完的心得,然后莫名地体会出一种人生的悲壮,然后告诉老师,一个人如果活到最后,没有名垂青史,没有流芳百世,那活这一生又有什么意思。旁边的一个同学一声嗤笑,为什么要让所有人知道,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然后她转头走了。而老师也趁着这一会儿走掉了,我当时一度很生气,我觉得被泼了冷水,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在敏感的青少年时期莫名地为自己想法所受到的侮辱而感到忧伤。
然后一年又一年,我经历了中考,全校第一,高中也一直年级前三,结果却在高考中遭遇滑铁卢。然而我的很多老师对我的“宽慰”却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有很多都跟我说,你也就考成这个成绩了,甭复读,明年还不如这个呢。那一刻,我很想问问老师,那我以前考第一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抱着我早晚会摔下来的念头呢?可是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自取其辱”,然后我就说了一句老师再见,然后走掉了。在外面必须得克制的怒气,在家里却难以压制了。我想要复读,但是爸妈觉得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也比再受一年高三的苦要强,爸妈带着小心翼翼的表情一遍遍地劝说着我,我在这一刻感受到了我曾经自以为与众不同,注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生并不是无往不利的。
我最终放弃了复读,去了大学。虽然比理想的差,但是也还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我迷茫过,痛苦过,也欢笑过。然而现在回头,我却发现,我大多时候都是麻木的,我在大一的时候雀跃不已地给自己画下了未来的轨迹,然后剩下的三年多是在这条选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或者说是不愿意改变。我大学只干了两件事,学习和辩论,然后保研,中规中矩,我却觉得自己尽力了。毕业时发现别人业余生活花开遍地,却也与我殊途同归,而有的人即使不努力不学习却也可以天南海北。那一刻才发现,也许尽力也只是自以为是。
到了研究生,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我动脑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每一天专业课不少上,数学题不少做,编程也在绞尽脑汁,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脑子就像粘住了胶水的齿轮,拼命转动,却只是让胶水一层又一层地叠加,粘稠而胶着。尤其是当我去实习之后,我才更加切实地发现自己不过是微末之流,有可能我工作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都不如人家拥有一套房来的滋润。我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或者说我没有忘,我想要登顶但是我却忘了给梦想铺上前进的道路,我开始顺着周围人的步调前进,在人群的浪头中随波逐流。即使努力稳住自己身形,却也不能改变随波逐流的本质。我开始害怕用尽全力,我开始害怕用尽全力之后仍然不如别人,我开始害怕去尝试新的事物,去结交新的人,我固步自封,我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却也不想去尝试解决。我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忽略自己的现状,总是告诉自己将来会好的。最终,我发现,我成了曾经自己最不屑成为的人——自甘于平凡的人。
每一天我都在给自己找着或多或少的借口,然后这一天就过去了。我努力把自己的成绩稳定在一个不上不下的水平,觉得争第一太累,又有什么用呢,我开始随着别人一起对那些竭尽全力学习的人表示不解,却忘记了发现自己的可笑。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想过的事情大多都还没有实现;直到我看到别人在笑意盈盈地奔跑在前行的路上,我才猛然清醒,原来我已麻木了这么久。今天看了一篇心灵鸡汤,其中一句是,别忘了你也曾经是第一名。我突然感觉心脏的刺痛,就像是突破了长久以来腐朽的结痂,再一次鲜活起来。
我还没有到30岁,我不希望到30岁的那一天发现自己的一事无成。
就像我的那位初中同学所说,我不再期冀所有人都认识我,记住我,只希望自己回想起来时的路不要全是空白。我不想再麻木下去,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
还好,还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