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日更已经有一段时间。
严肃点的写作当然也有;但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在“写作”,还不如说是自己逼迫自己写几句随笔。我深感这样下去没有意义,却苦苦没有找到突破口。
今天相对比较有空,就聊两句简书写作的前进方向吧。
1.被“恭喜日更成功”裹挟的每一天
37天以来(实际上不止37天,37天是自参加了简书的“每日更新挑战”以来的系统更新天数),我每日的更新,靠的就是发文几分钟之后的一条通知短信:“恭喜日更成功,今天是你日更的第N天”。如果没有这句话支撑,这阵子一忙起来,我肯定就放弃了更新了(包括今天)。
但是,由于实际上我真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寻找写作素材——自打从武汉回来后,我开始了编程的学习,有时间好好琢磨写作的日子就更少了。每天晚上最难过的时刻,就是十点半后,大脑脑容量已经彻底不足,对着键盘干瞪眼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之下,稍微能拿得出手的作品自然也就寥寥无几。再加上跟其他写作的朋友一比,我的这些闲言碎语,就更加显得摆不上台面了。
然而,日更这么痛苦,我却舍不得放弃。因为我始终觉得:坚持得好好的事情,只要稍微放松了一下对自己的要求,这个事情一定就会搁置了。下一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总有比这次“暂时的”放弃更加充分的理由。
我都认识自己三十年了,这事儿我能不知道吗。
所以每天晚上,我都会想尽办法抓住24小时的尾班车,硬生生憋出来几百个字——只有这样,才觉得自己可以睡得舒心、睡得放心。
聊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如何坚守这份裹挟,有质量地创作做?
2.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咱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1)时间少:每日的时间远远不够不够。这个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毕竟工作强度就摆在那里,无需赘述。
(2)任务重: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除了工作之外,需要做的事情还贼多。这个矛盾也将长期存在,毕竟规划同样摆在那里,同样无需赘述。
(3)没内容:因为时间少,任务重,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好好沉淀,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
(4)有习惯: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每天晚上敲上30分钟-1个小时的文章,这个习惯在这三四十天中,倒是已经慢慢形成。
所以,这么一说起来,问题其实还真的不复杂:
时间这么紧,任务这么重,还能习惯写作,坚持输出是没问题了。这个大政方针,也将长期不会改变。所以难的不是去坚持写作这件事情;而是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觉得满意,觉得坚持写作有价值?
核心问题已经非常清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解决写作内容?
3.时间管理的角度
我每天完成的写作任务,基本上都是等到写作的前十分钟才开始想。
这让我非常焦虑。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个词很有意思,曲解一下词意,就是我的真实情况:“不快”,准备要写才开始磨枪,速度当然不快啦!也“光”,脑袋的容量都用光光啦!
其实,我认为“临阵磨枪”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中学时的语文考试,老师会要求大家,在开始答题之前,先翻阅一下最后的作文题。翻阅之后,不用深入去思考,大脑的潜意识会缓慢地帮我们构思;同时,在答题的过程中,没准题目还会给我们一些灵感或启发;要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然灵感迸发,也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文思,要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我们每日的写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1)每天起床养成一个习惯,先告诉自己:我今天的写作内容, 差不多可得开始构思了;
(2)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潜意识会慢慢帮我们发散地思考写作的内容;
(3)如果突然文思泉涌,一定要打开笔记软件,迅速地记下关键词。更何况工作了可就不同于考试那会,有条件的话,直接把文章写完,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总归是我自己的想象,我需要测试一段时间,来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4.拆分任务法
尽管这个想法之前已经提过,但它既不成熟,也无实践。但我想,至少也没有确定的证据证明这个方法无效嘛;况且在当下时间紧迫的情形下,如果这个方法管用,倒是可以很大程度解决我的问题。
方法是这样的:
(1)每周目标:完成一篇专业类文章;
(2)拆分任务-“input”:前三天阅读有关文献,并做摘要、读后感;
(3)拆分任务-“print”:后三天在完成文章构思的基础上,完成主要内容;
(4)整合成文:最后一天确定终稿,发文结案。
实际上,方案虽然已经有个大致的框架,但是单是完成选题任务,估计就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了。但目前真的也没有太好,既然没有路,就只能跌跌撞撞找出路。
凡事开头难嘛!
最后,简单拼凑几个字,总结几句:
水平有限,志向无涯;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多做尝试,不怕打脸;
写得不好,成长思维;
日拱一卒,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