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知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有个答主的经历,戳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出生在多口之家的女生,有个不爱吃肥肉的哥哥,打从她记事起,就捡哥哥不吃的肥肉、鸡鸭皮吃,家人都夸她懂事。
每次吃饭,母亲会把肥瘦肉分开,瘦肉给哥哥,肥肉给她。
炖鸡的时候,鸡皮给她,鸡肉给哥哥。因为母亲知道哥哥爱吃瘦肉,她爱吃肥肉和皮。
直到有一天,她和邻居家的小孩争论肥瘦肉哪个好吃,才回家尝了一块瘦肉,当时就哭了,那种直击灵魂的美好味觉体验,成为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如今的她,不吃任何肥腻和皮,朋友们都说她讲究,懂得养生。
青春年纪可以简朴、自知、坚韧……但懂事太苦了。
一个看着懂事的孩子,都有着他们年龄本不该有的成熟和善解人意。
他们表面上和善体贴,怎么都行,不是因为他们内心毫无需求,而是压根不敢索取。
明明很喜欢一件衣服,却说自己不喜欢;
明明想吃薯片,却偏说自己不爱吃零食;
明明想要一双新鞋,却嘴硬说新鞋太硬。
他们不是不想要,只是害怕会遭到拒绝,更害怕会因此失去自己现有的安全感,尽管这种安全感也很微弱。
也许这就是: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太懂事的后果就是活得小心翼翼,说一句话要在心里演练三遍。
就是总是忍不住先去道歉,使自己像块橡皮泥一样别人随意压扁。
就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妈妈说了一句不能买,所以我就不喜欢,长大后,无论心里多想拥有的一条裙子,也只能远远观望,藏在心里。
就是想任性而活,可肩上的责任似乎时刻在提醒自己不可以。
懂事听话的孩子看似洒脱率性的背后,是太多无法启齿的伤痛,只能用大人们的一句“你很乖、你很听话、你很懂事”,来包裹苦涩,掩藏最后一丝尊严。
有句话说,骄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每一个肆无忌惮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可以无所顾忌给他收拾烂摊子的父母;每一个懂事忍让的乖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要给家里添麻烦的行事准则。
那些看起来懂事的孩子,只是习惯性的表现出家长期待的样子罢了。
正是如此,他们才不敢任性,不敢拒绝,不敢自私,只能压抑住内心的自由,小心翼翼的生活,被“懂事”这个词捆绑,有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和稳重。
在这些“懂事”里,都隐藏着他们最渴望得到的爱,在这些“懂事”里,也常常是因为他们得到的爱不够。
小时候,他们也想任性一点买自己想买的玩具和冰淇淋,想拥有玩具手枪和公主装。
长大后,他们也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去自己向往的城市,有恋爱自由。
“懂事”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因此他们需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不快乐和委屈。
这些懂事,都成为了他们照顾爸妈的一种方式,长大后,这些懂事也会成为取悦另一半的方式。
小时候过于懂事,会让他们处处迎合讨好,不断忽略自己的感受。
习惯了自我安慰,却又渴望别人看穿自己的伪装坚强,就算受了委屈,只会偷偷躲起来难过。
长大后会使他们开始变得自卑、内向,而懂事,也成为了扎根在心里的利刃,绑架了他们的童年,胁迫他们的一生。
等将来有了孩子,我想,我一定会告诉他:
难过了,可以大声哭出来;
谁让你不开心了,可以和他谈论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你有一切拒绝你不想要、不相干的权利;
别害怕,勇敢的往前走,就算不小心闯了祸,家人也会一起面对。
正直善良的原则必须恪守,但可以不必太懂事,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试错的机会,长大后才会有勇气做自我。
所以,我们不必言听计从,小心翼翼,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有更多人爱你。
也不必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去委屈自己,给予每一个人温暖。
我们应该要在该放肆的年龄里放肆,在该成熟的年纪再慢慢成熟。不要藏在懂事的保护壳里,一整个青春都抬不起头。
如果时光真能倒流回小时候,我想我会给当年的自己买一辆玩具车,买一套以前因为觉得贵然后故意说不喜欢的衣服。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太懂事的孩子都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使用我们自己权利去拒绝,去说我不、我想要、我认为的自由,去好好保护内心深处脆弱的自己。
祝愿每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都不要太懂事,最后,希望我们都能不必讨好,学会拒绝。
图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