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9%的人在MBA提面中都会进入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99%的人在MBA提面中都会进入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作者: 海绵MBA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5:51 被阅读0次

我是海绵MBA的提面君,目前已经通过了北大光华的提面。

观察到很多备考MBA的学员在面试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来给大家分享下我的心得。

一个误区

很多准备MBA面试的考生,在提面环节,容易把“申请材料”和“现场面试”这两个环节割裂开来看待。

我们注意到,这两件事的发生是有先后关系的。在绝大多数院校(也有极少数反其道而行之)的提面环节,都是这样的步骤:提交申请材料 → 通过材料初筛,并邀请面试 → 进行现场面试 → 发布面试结果。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材料的准备和考官面试时的大部分提问,都指向了在“提面”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的“背景”。

总结一下我们观察到的这个现象,可以表达成:背景 + 材料修饰 = 提面材料 ,提面材料 + 院校关注点 + 考官关注点 =提面问题。因此,提面问题= 背景 + 材料修饰 + 院校关注点 + 考官关注点 。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会发现:“面试场合你需要应对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在你进考场之前就已经有了定数的。”

这个公式当中,“背景”和“院校关注点”是固定的东西,其中“背景”是发生在你身上客观存在的部分,而“院校关注点”是固定的,但是可以猜测和提前准备的部分。

“考官关注点”,有一定随机性,具有非常浓厚的考官个人特点因素,也可以理解为运气成分——因为任何两个人的知识都是有不重合的部分的,比如说在提面这件事情上,我们可是比C罗还是专业的存在。碰巧考官擅长并且关注的点,都是你比较熟悉的,这样就会有比较好的面试结论,但这个成绩是有一定运气因素的。

解释完了三个要素,剩下的“材料修饰”,就成为了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影响面试结果的重要部分重要部分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面试礼仪、高频问题、表现出来的精气神、表达的条理性&流畅性,都是相对次要的部分了(虽然也很关键)。

材料修饰

修饰比较像是化妆,但并不是戴上人皮面具,也不是把脸遮起来不给别人看。

我们来区别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比方:

1、“人皮面具”

相当于换成了别人的履历,把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强硬的说成是自己的。感觉是立竿见影,但其实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由于这段经历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因此一旦考官对此追问,有很大的概率无法妥善回答。

在回答不清楚的情况下,几乎都会受到继续的追问,这时无论定性为你“逻辑能力差”还是“作假”,你的MBA面试都应该是到此结束了。

2、“把脸遮起来”

对应在我们提面材料准备的场合,应该很容易理解到,所谓的“遮起来”,并不是全部遮起来,而是部分遮起来。

遮住的当然是自己比较劣势的部分。遮住之后的效果,就相当于用面具遮住了眉眼位置的胎记,也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毕竟没有让考官看到你的全貌,这样的处理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如果有考官发现你似乎遮住了一块东西,然后就此追问的话,你一定要准备好这部分的答案。

小结:千万不要遮住一个被发现后你无法回答的问题。

3、最妥当的做法 ——“化妆”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点,化妆的结果,也是基于你脸部的原型的。而化妆的目的,是凸显优点,以及淡化缺点。

化妆后,缺点还在,只是不明显了,具体到面试场合,传递给考官的印象是:“这位同学很清楚自己的缺点,而且这个缺点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他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规避/减弱了它的影响”。

不止是面试场合,任何情况下,把优点和缺点融合在一起摆出来,都会让你的交流对象更加容易接受。

4、补充一个你必须意识到的观点

MBA面试的场合,如果目标是发放10个“预录取”资格,在已经通过了100份材料初筛的情况下,现场面试就是为了从这里面刷掉90个人。看到了吧,目标就是为了刷人,刷人就是这个面试的本质

因此,如果你在材料和面试时,都想要表达完美无缺的自己,面试官本能的会想要找到你的“缺点”或者“虚假的优点”,这样你就很容易被面试官找到你没有准备完善的部分,运气差的话,就被一击必杀。

5、这就是结论

为了实现完美的“提面材料化妆术”,你只需要做到下面几步就可以了:

(1)完整详细的列出自己的所有履历,按时间顺序即可,不要区分这是教育背景还是工作履历或是项目经历,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生流水账”即可;

(2)勾选出履历当中所有的缺点,但如果这个缺点无关紧要的话,就不勾选;

(3)对这些缺点按照影响职业发展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4)从最高优先级的问题开始处理这些缺点。

6、如何对缺点进行“化妆”

a. 用例证证明该缺点不对你造成影响。例如:公司原因导致你在多个基层岗位之间频繁跳动(一年一次),且呈下坡趋势。需要形容成“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为了熟悉相关业务,将管理支撑类的职能融会贯通到基层工作中,自己主动发起了这样的轮岗”。

b. 用例证证明该缺点你已经意识到了,并且在努力改善。例如:第一学历较差,就要有意识的体现出自己工作履历的亮点,证明自己虽然起点较低,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改善了这一点;

c. 提炼出劣势中对申请目标有帮助的那一部分,重点形容。例如:申请清北复交之类的名校,对申请人管理经历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是一个没有带过团队的申请人,就要有意识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寻找跟“项目管理经验”、“管理支撑类经历”、“关键流程建立”、“核心业务参与”等方面的的职能,这些职能需要是管理类岗位的“前身”或其概念的“衍生”。

d. 减弱该缺点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西部地区创立了一个互联网类的创业企业,技术类人才和运营类人才都会比较缺乏,但不得不直接参与全国性的竞争。这样的情况,材料中可以描述自己有卓越的核心团队,同时通过一些管理和流程的建立,减弱了很难招聘到优秀人才的影响,同时,在“校企合作”,“一流企业合作”方面的描述,也可以减弱这个问题。

这四种处理方式,是最常用的。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缺点,在你意识到的同时,就有机会找到给他“化妆”的方式——即使不能使用这四种方式找到出路。只是有时候“化妆”的代价比较高,又或者有些情况的“化妆”的方法比较难以想到而已。

面试场合

对于面试现场的应对,我给你一些小而美tips吧:

(1)着装不要更高,也不要更低,和大多数人穿着类似,是最安全的选择。清北复交这些名校基本都是“衬衣+西装外套”这个级别的着装,而比它们略差一些的,比如两财一贸这些学校,只穿衬衣就很合适了。再往后的院校(可以粗放的认为是学费10万以下的),穿纯色翻领polo衫就可以。

(2)从形式上来说,面试官向你提出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但在持续二三十分钟以后,面试官就已经对你形成了一种“印象”,这种印象除了你回答的具体内容以外,你是否“自信”?是否“积极”?是否“热情”?这些都会对你的面试结果有影响。而且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表现出来的性格因素,与你给出的答案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极差的性格表现,即使问题的答案都正确,也不容易拿到“预录取”资格。

(3)仅仅嘴角上扬的微笑,会让你整个人的声音都好听起来。

(4)很多院校有抽题环节,这些都是考察你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难题,这种题千万不要急于回答,老师一般也会给你准备时间。要慎重的想清楚回答的思路或者提纲时,再开口作答。这样会尽可能答的完整,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稳重”的印象。

(5)除非你的履历能碾压跟你一起竞争这个院校的考生,否则一定要充分充分充分的进行准备,尽可能多的投入精力。毕竟联考并不难,基础普通的情况下,往年在我们带领下仅用一个月冲刺过联考的考生也不是个例,因此在备考前期,将主要精力应该集中在提面准备上。而准备的越充分,在现场面对考官(面试官)时,你表现出来的自信越容易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这也是大大加分的性格特质。

(6)去验证自己的现场面试是否充分,我们的经验是,可以用一些高频的面试问题作为check list,逐条的回答。千万不要在心里默念,要在看到题干以后,不假思索的发出声来回答,这样才能真正的检验出自己是否准备好了。

(7)最重要的写在最后(微笑自信脸)。开篇时提到的“院校关注点”,简单的说,就是考察“你是否和这个院校彼此适合”。一方面,你能够证明自己的履历达到了院校的选择门槛,另一方面,该学校的MBA项目也的确能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总结为两个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你回答好了,就知道如何面对MBA面试时候的“院校关注点”了。因为所有的现场提问方法,以及很多院校材料最后的短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这两个问题是:

你的职业履历为什么胜任我们院校?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最后,祝大家面试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的人在MBA提面中都会进入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wy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