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够带给一个人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气质、谈吐,甚至是容貌的改变。
我们都知道读书能给人带来各种好处,也都想多读几本书,但现实和理想总会背道而驰。你可以睡前打会游戏,刷遍抖音,早起看下朋友圈,却忘记上一次读书是什么时候了。
想读书,但又不会读书,你可能是卡在读书的误区上。
你知道自己的读书误区吗?
听到朋友推荐了某本书,或者看到了朋友圈的某个读书清单,马上跑去买书阅读。收到了某个公众号的课程推送,看到了介绍文案后感觉自己需要,立刻报名学习。
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但这样的学习选择却像逛街一样,邂逅某个物品,了解觉得不错,就买了下来。
殊不知,在看到这些推荐之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吗?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心里会发慌:也许还有很多书或知识点是我更需要但还不知道的呢!
就像逛街购物一样,你有购买的决策权,但无法选择未出现在你面前的东西,只能碰到了再判断。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怎样避免这种逛街式学习,在选择“学什么”的课题上,实现自我导向。
曾经有个朋友小A,他听别人推荐了《百年孤独》这本书,然后他兴致勃勃的跑去书店买了下来。回到家后就开始阅读,但是他发现根本就读不太懂这本书是在讲什么。
后来,我去翻了下豆瓣书评,发现评论有好有坏,有人觉得这本书特别经典,适合多读,也有人和小A一样,看不太懂。
内容来自豆瓣书评书分很多种,适合看的书也因人而异。有些好书并不一定就是适合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以现在的阅历能够阅读的。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逛街式学习,不加思索的跟着别人的推荐来读书。
同样的,市面上也有些书是各种拼凑而成,没有系统的陈述,这样的书籍并不值得精读,可以进行选择性阅读,泛读、跳读,或者只精读一些认为重要的部分即可。
所以,一定要学会分辨书籍。哪些书是真正的好书?哪些书是对你有帮助的?哪些书是只适合读部分内容的?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独立思考才是目标,而且独立思考后还要行动,要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我们在读书之前,最好能够自己的理解程度和需要进行选书。成年人的读书,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通过主动阅读的方式,提炼书中所需内容,进行消化、实践,才能让读书变得更有力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