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贯中西,术兼文理

学贯中西,术兼文理

作者: 碧晴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22:01 被阅读0次

    你是自己的主角—-林语堂

    学贯中西,术兼文理

    对于人生,他这样看:“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对于财富,他这样看:“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对于幸福,他这样看:“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独得之见:林语堂的孔子观与民族观

    林语堂有自己的独立于钱玄同、刘半农的孔子观,这点在他有关孔子言论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

    《子见南子》是林语堂发表在《奔流》的一部独幕悲喜剧,剧本中的南子宣称:“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得着这河源滚滚不绝的灌溉,然后人生能畅茂向荣。男女关系是人生之至情,至情动,然后发为诗歌。有诗歌然后有文学。”

    在南子面前,孔子呆板木讷,恪守周公之礼,主张“男女有别”。南子主动,而孔子后退;南子激进,而孔子保守。在这场在“情”与“理”的激烈冲突中,孔子“如由梦中惊醒”,从内心发出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诗,真正的礼,真正的乐。”剧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孔子的错误,也没有可以提出孔子的迂腐刻板,而更多地是表达孔子在南子的引导下幡然醒悟。

    在林语堂的另外一部作品《论孔子的幽默》中,林语堂认为“孔子是个通人,随时应对,都有道理。”“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

    林语堂也不是一味地赞扬孔子,相反,林语堂坚持孔子是“人”不是“神”;作为一个人,他也不是一个“完人”。他批评孔子:“儒冠儒服,游说乞贷,开天下后世文人依附军阀的恶例。”讲到这里,我们对林语堂的孔子观有了大概的了解。

    除渊博的学识外,林语堂的爱国民族观也是出了名的。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对他的《吾国与吾民》发表评论:“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生活处处都有艺术,这一点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最有发言权。“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因为这个观点,他诗化了生活。

    而诗化生活并不同于一味处在虚幻的想象中,他只是使“正常的人生是会保持着一种严肃的动作和行列,朝着正常的目标前进。”对于人生他有太多的话想对我们说:“一个人有童年、壮年和老年,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不美满。”“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

    他鼓励我们用”生物学的循环方法,循着季节去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像一首诗那样地生活过去。”

    除了教你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的《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的爱情、婚姻充满了影视剧色彩:有孩童时一起摸虾捉鱼的青梅竹马赖柏英、有求学时一见钟情此生难忘的陈锦端,最后厮守到老的却是坚信“贫穷算不了什么”义无反顾嫁给他的廖翠凤。婚后,他们的感情线也是极具艺术色彩、幽默色彩,廖翠凤与林语堂居住在上海时,廖翠凤常常邀请尚未婚配的陈锦端到家中做客。每次得知陈锦端来,林语堂都会很紧张,坐立不安。在面对孩子们的好奇是她坦然微笑,和孩子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阿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初恋和年少时光,林语堂专门创作了《赖柏英》。

    不为众人所知的一面:“爱迪生式”林语堂

    林语堂与中文打字机有着不解之缘,他对中文打字机及中文检字问题产生了兴趣,后来索性在上海买了本《机械手册》进行自学。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把各种型号的外文打字机买来堆放在“有不为斋”。在发明之初,林语堂就曾接连发明“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等,为打字机打字法做好铺垫。

    为了发明一台中文打字机他花费了12万美元和多年心血,即使是负债累累也要坚持发明,这或许是对教育的执着,或许是对打字速度的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民国时期,它是中国很厉害的发明。

    除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外,林语堂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创作:自动填充牙膏的“自来牙刷”,帮助发桥牌的“自动发牌机”等。

    尼克胡哲说过“人生不设限”,是的,人生哪来那么多框框架架,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了就大胆地去实现他,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贯中西,术兼文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xd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