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给母亲打电话请假的时候,明显听出了老人家从接电话时的喜悦到知道结果后的失落……
明天就要出去学习,为期八天,今天必须将手头事情处理完结我才能安心出门,再加上又在持续吃中药,赶回去吃个中饭又要匆匆赶回,晚上又得儿熬夜加班了……
心里为自己的请假找着各种能“站得住脚”的理由,只为心中少一丝愧疚!
但越是这样,心里越是难过,脑海不断闪着母亲失望的眼神,难过的情绪……
眼泪已经盈满了眼眶,哪还有心思静下来工作……
父母在, 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 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健在时,少陪一次就多一份遗憾,多陪一次,多一份幸福!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何况无需所谓的“排除万难”……
每年的五一节,十一节要把一家人叫到一起聚餐的习惯是从我记忆已经相对模糊的小时候开始的,大概那时候我也就九岁十岁的样子吧……
大姐在县里上班,二姐三姐也先后参加了工作,陪在父母身边的就一个老来“捡到”的我这么一个“活宝”!
家里的农活很重,但父母从来不让我沾一点边。原来还有二姐为他们分担蛮多,偶尔农忙时节大姐三姐也可以帮一点忙!三个人先后上班后,所有的重担就压在两个老人家的身上!
即使这么辛苦,但从没有感觉出他们身上脸色上有半点疲态或者不开心!用现在话讲就是每天都是满满正能量!
那时候因为姐姐们工作忙,离得也有点距离,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县里到乡里一天就是来回两趟班车,还需赶早或者赶晚,所以平时很少回家!
只有五一劳动节或者国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她们才会有假,加上平时攒的假就可以回家安安心心的呆几天!
于是,家里多少年来便行成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每年的五一节来临前,母亲便会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回家吃饭!(没有电话的年代里靠进城的同村人捎口信)打完电话后的忙碌就成了重头戏!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菜场”,要买点新鲜鱼肉,墨鱼,排骨等就得儿走到五公里左右的乡里去买(母亲一生最爱弄的菜之一就是墨鱼炖排骨,汤汁浓稠鲜香,是家里孩子们的最爱!现在想着都直流口水!),时蔬家里都是自己种的,又新鲜又好吃!
每年这样的团聚,母亲至少要弄十几个菜,过年也不过如此!最经典的几个菜我必须要重点提一提,豆泡(或者大蒜)烧肉,红烧鲫鱼,炒河虾,浓红薯粉,小炒牛肉,辣椒炒茄子或者菜梗,小白菜,墨鱼排骨汤……
平时不经意,我竟能将母亲拿手的几个菜如数家珍般细细道来,可见已是在脑海中根深蒂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亲的味道吧!!!
对于母亲的感情,我凭心而论,相较父亲要淡薄一些!可能是平时交流的太少的缘故吧!但随着母亲的逐渐老去和我年龄的增长,似乎母亲跟我电话的交流和沟通变得频繁了,尤其近两年,我动不动会被她老人家一句“打电话没什么事,我只是担心你”而感动的泪眼婆娑!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那从来“坚强”的外壳已在慢慢退化,变的脆弱了吧……
母亲一生辛劳,为这个家及一大家子孩子,像个男人般干活!年轻时由于劳累过度以致落下月子病!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每到冬天,母亲的腰是直不起来的。每天早上,爱干净的母亲都会左手在腰部的助力下端着一木盆待洗衣物,右手还得提一桶,由于个子矮小再加上腰疼直不起腰,经常是呈一个弓字卧型艰难挪行在家里往池塘边的路上,路虽不远,却要比常人多花一半以上的时间,至今想起那个情形,依然心疼的不行!家里金凤嫂(二堂哥家里的)但凡碰到母亲就会抢过她手上的盆和桶既心疼又忍不住批评:都说了多少遍,冬天的衣服不要自己洗,等我把家里的衣服洗完了就会过来帮着你洗,怎么就是不听……
老太太虽然没有文化,但却一生骨气硬,但凡自己能动手的一定不求人!虽然知道嫂子是真心的好心,但却不忍!因为她也一窝孩子等着管,等着浆洗补缝,还有太多农活要干,所以但凡撑得住基本上都会自己偷偷去洗掉,一旦被碰上就像个孩子般接受“批评”!所以二嫂是母亲这一生既是晚辈更是一个“闺密”般的存在。直到现在,但凡母亲不在家就基本上去二嫂那里准能找到,因为她们先后搬来县城后走动的就更频繁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就是邻里之间基本上的老死不相往来,她们是不适应的!所以,她们互相取暖,保持农村人善良纯朴的初心,在这个城市里儿女偶尔不在身边的时候互相慰籍,互述衷肠……
想着太多,回忆太多,不知不觉已拎着包出了门,拿钥匙开了车,回家陪母亲过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67576/581e8d7bfe0d98ff.jpg)
注:此文于2019年5月1日出草稿,一直由于“忙碌”未曾整理。于2019年10月22日日本“游学”回国的游轮上完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