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喜马拉雅音频的文字版,想要收听节目可以喜马拉雅上搜索“吕什么”,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吕什么的读书空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14156/9741ffde79ca5e4a.jpg)
Hello大家好,我是吕什么,很高兴大家能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做好职场前十年,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上期节目,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从个人的心理层面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本期节目,我们就聊一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的能力——反思,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
很多人对学习和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向别人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特别是知识自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井喷的模式,所以很多人开始报名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课程,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会有一种冲击,所以效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却发现虽然学了很多,对自己的帮助却越来越少。比如,想学习写作,我们就可以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掌握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写出的文章却依然访问量很低,于是再去找人请教,以为自己在不断的进步,却总是在原地踏步。
其实,我们越是想要提升自己,越是订阅各种公众号,参加各种培训,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动哭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注自己本身,如果想写文章,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参加培训或者掌握技巧对我们还有作用,那么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作用就不明显了,这时候想要进步,就需要进行反思,我们可以问自己:昨天的文章为什么阅读量那么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下次该怎么避免?这样不断地进行复盘、反思,才能很好地去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为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但是很可能他们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还有一些人对反思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总结就是反思,却不知道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总结是对结果的分析,而反思则是需要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我们不断进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认知的误区;产生新的经验;让我们确认自己是否在进步。
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奥迪尼在《影响力》这本书中,提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意思就是:我们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会不假思索的做出某种行为。前面的节目里我们讲过,一件事情的发生需要经过我们对这件事情进行解读,才会产生我们的感受,而我们的感受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对事情的解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解读是有我们的潜意识来决定的,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潜意识会受到我们成长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而理性思考则会让我们去发现新的思考方式,从而找到新的解决办法,避免错误的潜意识带给我们的思维误区。而反思可以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处理事情的过程,看看自己对事情的解读是潜意识的活动还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对事情进行反思,就能够发现自己潜意识里的认知误区,帮助我们发现错误,取得进步。
反思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纠正我们的认知,还能让我们学得新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反思的时候主动学会知识的联想与连接,将生活中其他的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才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经验。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的时候。要去思考自己是否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同类的事情?当时的处理方式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的解决?通过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将自身以往的经验给连接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经验。
另外,反思还可以检查我们学到的新知识经验是否用了起来,确认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面有一句话:“听说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道理该怎样正确的应用到生活中去,而反思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去思考自己是在用以前的认知在做本能的反应,还是用最新的经验在处理问题,这样就能不断进步。
既然反思是我们成长和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那么我们怎么样你来提高这项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从小处着手。很多人以为只有大事的发生,才值得反思,当然,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后是应该反思,但是,决定自己关键时刻表现的,往往就是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想要关键时刻能有好的表现,我们就应该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反思,来改进和提升自己,比如读书这件事,很多人不喜欢读书,每次都是刚看几页就犯困,读不下去,然后就放弃了,虽然有时候读不读书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当我们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下手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平时多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喜欢读书,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才能减少“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不管是自己的思维方式的细微改变,还是某个不好的习惯的改正,只要我们不断去寻找原因,去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式,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效的反思,就能促进我们不断进步。
然后,我们要学会将生活中的事件给案例化处理。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件都是未经加工的素材,每个人对这些素材理解的深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差别,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这些事件进行判断,哪怕这些经验是错误的,而反思,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重新解读,把生活中普通的案例进行抽象升华,构建出一个模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验证这个模型,如果这个模型是正确的,我们便获得了一个新的经验,这样不仅形成自己新的知识,还锻炼自己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最后,学会写反思日记。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写日记,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我现在去看以前自己的日记,要么是一堆流水账,记录每天干了什么,要么就是一些无病呻吟,每一个字都透漏着年少无知,慢慢的我就认为写日记是没有用的,后来我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里面介绍了一个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叫做“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这个读书法强调做读书笔记一定要包含两个要素:摘抄和评论,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就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想,后来我发现,既然读书可以这样写,那么写日记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在后面写日记的时候,就开始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这样,当我回顾自己的日记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遇到相同的事情,每次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是自己心态的变化,还是什么原因?写反思日记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写,越简单明了越好,刚开始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写日记的方法,然后不断探索,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坚持,写反思日记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只有我们不断坚持的做一件事情,才能更接近成功。
有时候,我们和别人花费了同样的时间,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个人的收获和成长却完全不一样,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经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升华,我们就每天都能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改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最后谢谢大家收听我的节目,音频下方有文字版内容,大家也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吕什么的读书空间,或者在简书上搜索“吕什么”找到我,我们下期节目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