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被老师约谈了。本来一直觉的男孩子会比较淘气,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但是老师说这种情况下是需要调整的。我自己其实一直在存在还在的内驱力,或者说找孩子感兴趣的点,激发他的能动性,从而不断消除不良的行为。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无奈之下,带孩子去了情商课,让老师给孩子上了私教课,我也和校长聊了一下。校长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和咱们家的家庭教养模式的关系特别大,他现在属于认知偏差,需要调一下,上几次私教课。而作为家庭成员也要意识到边界感,做到和善而坚定,不能太护犊子,不能掩盖事实,作为家庭成员,不管什么情况下,都需要保持一致,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底线,其实说白了,就是有点过分溺爱孩子,边界感模糊,让孩子没有害怕的,不会承担责任,父母承担了太多的属于孩子的责任。其实说白了,就是父母做的太多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沟通,校长建议回到家做以下几件事情:
1、孩子的基本需求如果可以尽量满足。比如:孩子今天想吃烤鸭了,条件允许那就吃。如果你不给他吃,它会一直想着吃烤鸭,这个需求一直存在,相当于需求没有被满足。以后只要他想吃,就带去吃,慢慢的也就没有这么强烈的需求了。
2、遇到不良的行为坚定的说“不”。比如孩子今天就想买一个玩具,但是家里类似的特别多,孩子就是想买,怎么说也不听,还各种哭闹,那就先接受他想买的情绪,之后坚定说不可以买,不买的原因是家里已有类似的玩具。这个我们是有限度的。这个时候,自己千万不能心软,要坚持好自己的底线。一开始会比较难受,多有几次这样的事情,孩子就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不管他怎么闹,都不会同意,他也就不会再去闹腾了。
3、帮助孩子去认清已经发生的事实,让他学会承担自然后果。比如:今天老师说孩子踢了水管,老师很生气,但是孩子会说不是他,是别人,不愿意也不想去承担后果。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去还原事实,让孩子自己来描述事实,并告诉他后果。严重的要让孩子去承担后果。比如找一个孩子最在意的事情,或者玩的,吃的,告诉他因为这个不良行为导致的这个后果,你不能玩了,或者不能吃了之类的。
4、在家制定一些规矩。比如:吃饭时,不能每次都是盛好饭,什么都弄好了让孩子来吃现成的,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帮家长一起准备餐具,摆碗筷,盛饭等。也可以请孩子给大家夹菜,让孩子学会心里有别人。鼓励孩子学会向上感恩,向下爱(向上就是尊重父母、老人、老师要学会感恩,向下就是和平辈或者更小一些的朋友要学会爱会)。
5、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洗袜子和内裤,如果一开始不太会,家长可以多教几次。
6、懂得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和孩子和解。比如:今天下班家长很累,很想回去休息,但是孩子就是特别想在外边玩,可以理解孩子很想玩,但是今天真的很累,希望孩子可以理解妈妈,让妈妈回家休息一下,过多少分钟再去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