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迟到之事,又惩罚了几个一贯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并无任何的抵触与反感,其中一个多次顶撞忤逆老师的学生说:“老师,我以前觉得您总是针对我们几个,现在觉得您都是为了工作,没有针对任何人。”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应答,内心却不能不由之而生慨。
总还记得那时梁会长似褒又似贬的那句评语:做事不做人。也许我该由之而汲取教训,努力“做人”,但几年过去了,这一点似乎并无改观,也许注定此生也不会有所改观了。我一直都知道,这是自己性格中严重的缺陷,也一直都在提醒自己努力改变。然而终于看清了,外在的些许改变并不能移迁至我的内心,那便也渐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再苛求自己完美了。然而我仍然坚信,人之相与,非浮于表面,所有的隐藏,终会一点点纤毫毕现,而呈于世人之前的。所以,内心的坦荡,终还是会强大过外在的表演,即便是在这些尚不更事的学生眼中,即便我与他们的交往其实少之又少。
于是我又想到自己在这新环境中的种种遭遇,初来乍到,种种的不认可、不信服自在必然,然而这趋势若是向着更加恶性的方向发展,那只怕自己早无立足之境了。但无疑,一切都在向着良性的态势去,即便不认可并未改观而为欣赏赞叹,不心服亦未升华而为甘心俯首,然而最初的种种排斥、抵触无疑已烟消云散,而能和平友好相处而彼此无忤逆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态度均不能导致改变,真正改变的根源,无非在于心口如一的坦荡。因为坦荡,故而无忧无惧;因为坦荡,故而面容和乐。我愿意相信,内心的坦荡,是足以战胜一切攻讦、不满的强大武器。
我看到过许多中年之后便渐渐变得或蹙缩或狰狞的面孔,一旦内心不能坦荡如初入人世,情绪便会由内心而衍发至所有的外在,日积月累,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貌。于是不能不再次想到苏轼并为之折服,无论他的人生历经了什么,无论他的内心曾有过多少挣扎,但他必是因坦荡而放下,他的容貌,也必因内心的坦荡而从容大气,断然不会蹙缩或狰狞。又想到林语堂,在我看来,他是自己那个时代的苏轼,无论他也曾怎样地不善做人而备遭攻讦,但他的内心也是一样坦荡的。还有胡适,他的眼中闪烁着的,一定是睿智而坚定的光芒。他们,便是我最佳的人生导师,让我忘却一切营营,只须记得: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