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的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喻为没有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它的出处是《列子•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庸人自扰的形象:担心天崩地坠,不光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食不下咽,寝不安枕,还要惹得看不过他这幅样子的人跑过去,对他长篇大论苦口婆心的劝解。
杞人因为这个忧天的故事被嘲笑了两千多年,真的只是庸人自扰吗?会不会有其他的解释呢?
让我们看下中国春秋时期一次对流星雨的记述:
《左传》,鲁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据考证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翻译过来是:夏季,看不到常见的星星,这是由于夜空明亮的缘故。流星坠落而且带着雨点,这是和雨一起落下来的。
那么,这次流星的记载和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杞国。 在大家普遍的认知中,除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似乎对这个春秋小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连司马迁在《史记•陈杞世家》中,也是花了二百多字列了下杞国的历代年表后,以一句“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匆匆结尾。可以想见,这样的小国,在强邻的虎视眈眈和互相争霸下,不得不屡次迁徙。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灭亡夏朝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东北。
山东新泰附近的宁阳县堽城镇, 有两个村子,分别叫南落星村和北落星村。南落星村北有一堆由几十块巨石组成的“怪石”,村民称其为“星星山”。其石特点为红色、黑色和黄色在同一块石头上出现,其石质大部分为黄色硅盐,呈晶体状,与附近百里之内岩石的质地与模样迥异。有报到说地质部门鉴定其为石铁陨石,也有质疑的声音,所以尚不能有所定论其是否真为。但是,南北落星村的村名和“星星山”这个名字,都是由当地古老的和星星坠落有关的传说而来。
回到《左传》中鲁庄公七年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鲁国地区发生了如雨一样的大规模流星陨落,而堽城镇正是在鲁国的范围内。那么,当时迁至新泰、距离堽城不远的杞国人,目睹甚至遭遇了这场流星雨,是很说得通的。
所以,杞人忧天,实在是因为目睹了真实的天崩地坠景象,甚至有可能亲人遭遇死伤、家园受到破坏、以至于心灵也受到严重创伤。深怕这样的流星雨再次发生,面对天灾的危机,无力的杞国人只能担惊受怕, 不断的迁徙,以躲避灾祸。
杞人忧天,已经变成一种固定的成语表达方式,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有特定的意义和解释。但是,在历史记录的角落里,我们发现了他忧思的前因后果和充分的合理性,是时候该为他正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