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镜小书生
我告诫自己,要读书,要写作,丰富精神世界。
仿佛如一千年前,诗圣杜甫在诗中如此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千年前,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写作者似乎都将博览群书、深度阅读奉为圭臬。
钱钟书先生曾说,“读书是灵魂的冒险,是发心自救的事情。”
陈寅恪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而英国作家毛姆更是形容“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今时今日,我们有非常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供选择。但身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却似乎已经习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每天如饥似渴地刷着电子屏幕上一条又一条的推送,投身至海量的信息迷雾中,已经忘记上一次翻开书深度阅读是哪时哪刻。
多读书、读好书是自己必要的功课。凡空闲时,尽量选择去阅读,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能让自己对现实有更多感知,也让自己能够从写作的角度,得到更多启示。
人生应该怎么走?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很多人都会在某些阶段沉入这些迷思中,我现阶段也如是。
“怎样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本《人生》中找到了回应,那就是刻苦努力。”
一个人在人生每一个关节,面临选择之际,都应该读一读路遥《人生》,从中获取“努力奋斗的”力量。
通过读书,"感知没有感知的东西,认知还未认知的事物。”
阅读带给一个人许多,其中明事理,辩是非尤为重要。
在我看来,阅读应以感兴趣为由,而非人云亦云。不论是写作者还是普通读者,我们都应该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去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谱系。
很多人将“读书”理解成看杂志和漫画类,将读书变成了看“闲书”,甚至很多人连“闲书”都不看了。
现代人读书的体裁,新闻报纸骤减,小说成了主流,更倾向那些科幻、推理、“煽情故事”等类别的小说。读这些书本身没有错,但把“读书”这个概念理解得太肤浅了,失去了读书的本质意义。
现代人长期处于“宽松教育”的模式,加上没有形成自律习惯,很难养成读书的习惯,导致了读书文化日渐消亡。
只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掌握知识的积累、传递知识的技巧,最终才能实现自身的蜕变。读书的重要性,在于知识的沉淀,丰富自身对事物的认知。
重拾读书,才是读者自身的出路。没有书籍的滋养,我们会变得与普通人一样,让别人引导着我们的自己的思维。
具有读书习惯的人,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拥有独特的眼光,看得更远。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更需要审问读书的本质,做一个自律的人,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不读书,精神自然就很脆弱。一旦别人把话说得重了,他们就会紧闭心扉,或者避不见人。因此,我们要多读书,才能让我们整个人逐渐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