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皮皮读心想法心理
【读心】热衷交际就交际,享受独处就独处

【读心】热衷交际就交际,享受独处就独处

作者: 大道皮皮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0:19 被阅读186次
    1

    关于人际关系,似乎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一群人走得更远。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加入团体的动机有很多种,最普遍的两种无外乎——

    有的人希望克服懒惰的习性,希望借助集体的监督、约束自己,达成自律,养成定期输入的习惯;

    有的人希望自己尽快强大,或尽快找到方向,所以寄望于得到高人指点,同时多攒些人脉。

    无论如何,其初衷都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而且这当中当然不乏有些志同道合者走着走着就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互相学习进步,一起成长强大,成就一段佳话。

    然而,第一种希望靠外在的条框来约束自己,靠外人的眼光来鞭策自己,一旦离开集体,重又固态重萌,终究还是不如靠自身意志自律的人。

    第二种,没有看清这世界的残忍法则—你强大,人脉自动吸附;你弱小,就会成为别人的人脉、资源。附庸强者不如修炼自己,积攒人脉不如踏实做人。没有人脉的时候踏实做事,有人脉的时候真诚做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二种声音:一个人走得更快,优秀的人从来不扎堆,特立独行,独来独往。

    在人际关系中,越是高境界的人,越能对低层次的人感同身受,而低层次的人却无法与高境界者产生共鸣。思想境界越高的人,能够理解他的人越是寥寥,所以常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也因此,思想境界更高的人更习惯于独处。叔本华就曾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不愿经营人际关系的立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越高,这个人以人际关系和谐为目标的欲望就会越低。

    所以,古来圣贤皆寂寞, 也都喜欢批判那些喜欢依附团体在人群中求温暖的俗人:

    黑塞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写道: “人们为了躲避命运而逃向彼此,因为他们惧怕彼此。人只有在跟自己本身无法相处时,才会产生畏惧。他们害怕,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了解自己……这些心生恐惧而彼此联合的人,内心其实充满了害怕和敌意,对彼此也不信任。”

    叔本华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中写道:“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

    人存在的核心即是孤独。每个人都要修炼独处的能力,孤身一人的时候,仍然能够自满自足,心思定静。

    独自旅行、读一本书,听音乐、画画、侍弄花草、做手工、做菜做糕点,甚至只是坐在湖边什么都不想……这些时刻,都是与自我相处的和谐状态,但任何事情,享受一次两次并不算高质量的独处,形成习惯和规律,从中享受持续的乐趣并从不断升级中获得长久的成就感,灵魂才会因而愉悦喜乐,才是真正的独处悠然。

    享受独处是修养中自然而然臻达的境界,特立独行只是这种状态的表象之一。圣人可能与人交往时令人如坐春风,独自一人时也能燕处安然。享受独处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把独处当作目标去追求,而是说在不得不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心思清明,自满自得。我们毕竟是社会中的动物, 即便有非常强大的心理,刻意疏离,自绝于人群,也可能会造成脱离社会、自我边缘化的后果。

    2

    喜欢社交,喜欢从众的人常常活得很累。为了达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把自己塞进既定的条条框框里,套进所以模式和桎梏。一生努力做一个标准化的社会人,辛苦一世,不过是为了让周遭人对自己有个“好评”。人生既半,突然发现自己越发千人一面,面容模糊,浑浑噩噩间失去了自我的样子。

    如果你想做一个在团体中如鱼得水的人,也不要忘记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从众,不依赖,不附和强者;

    如果你觉得别人无法理解自己,享受独处,也要不狂不傲不偏狭,有包容心,海纳百川。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就是说君子既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同时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苟同,不人云亦云。小人则恰恰相反,表面上迎合对方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内心里其实耿耿于怀,对对方心存芥蒂,伺机打压报复。

    可见,真正的君子之交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既容忍别人各抒己见,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毫不隐瞒,直率坦诚。

    相反,很多人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所以人云亦云;要么有自己的思想却不够胆说出来,于是苟同别人,随大流,更有甚者,依附强者或者大多数,打压弱者或少数人的声音。

    其实,同而不和的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弱者,觉得全世界与他为敌,自己的力量寡不敌众,希望抱团取暖,因此把自己真实的棱角都隐藏起来,以圆滑的假象示人。

    享受独处就独处,热衷交际就交际。无论哪条路,最终都会引导我们找到自己。

    无论强大弱小,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群体行动的不一定都是狼,禹禹独行的也不一定总是虎。

    即使身在团体,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圆滑世故,随波逐流;

    即使独来独往,特立独行,也要宽和圆融,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

    3

    无论是敞开心扉与人交往还是蜷缩在自己的内心,前提是懂得,无论外求或内求,都是通往我们认识内心的途径,帮助我们找到自我。

    如果想通过在社交中热火朝天的互动来逃避必须面对的孤独感,阻止心灵的成长,无异抽刀断水,饮鸩止渴,曲终人散之时,只有更深的寂寞。

    黑塞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人们从来都无法以绝对的自我之相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变成绝对自我,有人迟钝,有人更洞明,但无一不是自己的方式。”“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因此,“人必须像乌龟一样,能完全蜷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无论怎样的团体,最后都要面临宴散。昔日的竹林七贤,本来在乱世中抱团取暖,诗酒人生,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出仕的出仕,隐遁的隐遁。人生中,终有一天要面对孤苦无依的境地,到那时仍能燕闲自处和谐融洽,才是真正的修为。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 有的人,会在书海里,遇到一座城,他们走进去,关上城门,就此孤独终老。

    有些人,会在书海里,遇到一座山,他们登上去,砌个院子,就此欢聚一堂。”

    孤独终老也好,欢聚一堂也罢,性格决定命运,接受自己的宿命,遵循自己的个性,放下挣扎,即是心安。

    孤独不是孤芳自赏,不是故作清高,也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发自内心的向往喧嚣世界的一片宁静和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最向往的状态是,跟人在一起是一团火,热火朝天,打成一片,一个人的时候能够迅速回归内心的安定,静水流深。

    最好的状态,是与人相处时谦卑平和,令人如坐春风;独处时心思空明,平静喜乐。

    4

    木心先生说:“生活的最好状态就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冷冷清清,是外在不从众的疏离;

    风风火火,是内心有激情的勤勉。

    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有目标,有奔头,不多话,默默思考、埋头做事。《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是这种状态。

    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做事情就会风风火火起来;又会觉得多余的人和事都是在浪费光阴,与其跟人低质量地社交,不如高质量地独处,自然变得特立独行,茕茕孑立。看上去冷冷清清的一个人,其实在跟古今中外众多最优秀的灵魂神交,丝毫没有孤独和落寞。

    一个朝着目标努力的灵魂根本没空顾及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根本没空考虑到底是独处,还是去处理很多人际关系。该社交的时候社交,该独处的时候独处。心境转换,不需要过多的纠结,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哪怕目标再微茫,也像黑暗中的一盏烛光,微明又温暖。那是看上去孤清的一团火,很卑微很隐忍很孤独地发着克制的光,像是怕影响了别人,只足够照亮自己脚下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素素淡:👍,要想出众,必须远离普通老百姓思维,我导师如是说
        大道皮皮:@素素淡 你导师是高人啊~我其实觉得应该系统去学习一些东西,潜心钻研,小打小闹业余自嗨没有太大成果:sweat:
      • 打小就狠酷:自己一个人就足够,我不需要他们陪伴,不懂他们的快乐,我不懂得扎堆
        打小就狠酷: @大道皮皮 当然,独特风格
        大道皮皮:@打小就狠酷 有个性:+1:
      • zero007:有道理
        大道皮皮:@zero007 应该更犀利一点:smirk:

      本文标题:【读心】热衷交际就交际,享受独处就独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dg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