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天读《孟子》之七五

每天读《孟子》之七五

作者: 像话读书爻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06:07 被阅读0次

公都子曰:“告子曰……”……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这两段厉害了,这是第一印象。

只不过篇幅原文就很长,于是大意仍略过。

人性人心,本性是不是有善恶之分,还是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我觉得观点不应该走极端。强行强迫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更是不可取“强扭的瓜不甜”。家庭教育教养培养孩子们,都得是不能也别去一味强取豪夺,会爱的家长总是能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以身作则有欠缺,自己的家教氛围不充分”。家长注重反思反省自己,只有具备了真正的深思,才会牢牢把握“爱与智慧”自己成长在先,才会有孩子们的真正成长。

所以我也坚信“人性本善”,本来的性情是可以为善的。是因为十六年的初中教师生涯(中间三年不计),外加六年的小学教师经历,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孩子都是好孩子”。后来有了不好的言行举止,受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误入歧途,不能怨天尤人怪罪于人的本质。也就是说:“同情之心相互友爱,人人都有;羞耻之心隐私限制,人人都有;恭敬之心文明礼貌,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智慧豁达,人人都有。”原本就有,存在于我们的心灵里灵魂深处,需要我们加以深思探求并发扬光大。只不过,人与人之间有所差异“有的开门有的敞窗”大大小小不一样而已。

人的本心本性属善,这是造物主准则有道是法度,更是规律理所应当遵循。至于有的人遵循不遵循,能不能用心用脑用行动去挖掘自身潜力去找回来,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知先觉引领后知后觉,有的个人教也教不会。修身养性,如何启迪个人提升本领,还得需要我们自己智慧引领,没有有效率的反思反省往往事与愿违。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之根本,每个人都要把它们放在内心最关键的地方,常态日常,都能够随时跳出来引导指导领导帮助我们自己。

人性本善,不必争辩。所以自从读过《道德经》,我就警告大家一起相信道、德、道德,人在旅途尽自己所能缺点什么也别缺德。即使意见不同认知有区别,我也宁肯相信本性善良美德,不做他想。

相关文章

  • 每天读《孟子》之七五

    公都子曰:“告子曰……”……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

  • 每天读《诗经》之七五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

  • 每天读《孟子》之四九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

  • 每天读《孟子》之五十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 每天读《孟子》之五一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

  • 每天读《孟子》之四七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

  • 每天读《孟子》之四八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

  • 每天读《孟子》之四三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 每天读《孟子》之四五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大意是,孟子说:“道路就在近处而偏要向远...

  • 每天读《孟子》之四六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读《孟子》之七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ek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