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翻看到一条消息,刚看到第一句话,就让人心头一震,“很多人做事,是舍不得下力气的”。什么是“舍不得下力气”?接着看下去,“总是想付出1分,得到10分。不然就怀疑这件事情,怀疑自己。”
瞬间觉得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几乎完美对号入座。尽管可能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即便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
这条朋友圈的主人接着说“我相反,我付出10分,要是能得到1分,我就觉得非常好了。要是得到10分,那简直是创造了奇迹,超级开心,超级感恩所有合作者以及所有托举我的人和事。”
之所以会翻看到这一条朋友圈,是因为晚上在刷朋友圈时,看到有人转发了剽悍一只猫的公号文章《今天聊聊女神》,介绍了他的课程《个人品牌增值笔记·第二季》推广排名前三位的女生(神),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王子冯(碰巧之前在别人的视频直播里看到过她,于是顺手加了人家的微信)。因为猫叔专程写文章托举这些人,在文章下面的留言里也看到众人对王子冯老师的钦佩、赞扬、感谢,于是关了文章后跑去人家的朋友圈刷了起来。结果就刷到了上面的那一条。
一个人如果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做出别人所不能有的成绩,一定有他的特别之处。
愈发觉得这份特别很可能更多来自于认知。也就是同样的事,你会如何看待。
大众有大众的认知,但是你的认知是怎样的?同大多数人一致,还是特立独行?当一众人都希望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时候,你呢?
“我付出10分,要是能得到1分,我就觉得非常好了。”如果你的认知竟然是这样的,那么,且不说你能做出什么,做到什么,至少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心态是平和的,情绪是稳定的。也因为这份平和和稳定,你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和别人是有区别的。
最近在重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在第0章里,笑来老师说,
“生活中明显有另外一些人——尽管数量上并不占优——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能有所成就。他们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还在好奇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那另外一些人。现在发现,可能,舍得下力气,同时又能自动降低对结果的预期,最终呈现出的就是如笑来老师所说的少数人所拥有的状态。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或,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