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你们说个特别逗的事儿
我有一个姐姐,今年三十多了,母胎单身到现在。
她自己本身条件其实蛮不错的,只是性格比较内向。
内向到什么程度呢?除了必须的时候,其他时间她从来都不和男生说话。
闲暇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家里宅着看书看电视。
家里人急的不得了,让她去相亲去。
这姐姐也是个奇人,一下就欣然同意了。
用她的话来说:要单凭她自己,恐怕得单身一辈子。
相亲之前,全家出动给这姐姐做思想工作,让她吃饭的时候活泼一点,不要把天聊死了,不要让男方觉得他不好接近。
姐姐应下了,回来之后,姐姐告诉我们:我今儿快把一辈子的话都在这顿饭上说完了,我保证,那个小伙子肯定不会觉得我内向!
过了几天,男方那边一直都没动静。
家里人就去问了问介绍人,介绍人支支吾吾的说那男孩儿觉得我姐姐太内向了,根本就聊不到一块儿。
这个事儿真是让我们又好笑又觉得姐姐挺凄凉的。
用我姐姐的话来说:那一顿饭里面她说的话,顶上过去三十年她和别人说话数量的总和了。
可在别人看来,她还是那个难以接近的,高冷的,孤傲的老姑娘。
2
我姐姐这种人,其实就是特别典型的内向者。
或者也可以说,她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有人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隐蔽青年”。
“隐蔽青年”这个词来自日本,主要形容那些内向到逃避社交生活、不愿意参与人际互动、终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看书上网打游戏的年轻人。
他们最高兴的时刻有以下这些:
对方取消了你一直想找借口取消的约会;
在你家的客人终于要走了;
可以避免打电话的时候;
路上碰到认识的人但是对方没有看到你;
可以自己吃饭;
对照这几条,我发现,其实我也是个社交恐惧者。
哈哈哈哈哈。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社恐到什么程度:为了避免在路上跟人打招呼,几百度的近视但是走路不带眼镜,每次看到班上同学都直直的走过去。
班上有个女生在周会的时候上台专门批评他,说他冷漠,见到同学不打招呼。他站起来磕磕巴巴的解释说,自己不习惯走路戴眼镜,所以看不到同学,对不起。
后来偷摸跟我说,就是社恐,路上看到认识的人就想掉头。
3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博士在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一书做序时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可是,内向的、恐惧社交的人,比想象的还要多。
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都属于内向者。
打开知乎,搜索“内向”,你会看见满屏关于内向者如何改变自身的提问。
而在各大书店,我们也很轻易就能看见面对内向性格的书籍——《内向沟通圣经》、《内向者的情商修炼书》等等。
这些书名就像是一种鼓励,一场治疗。
它意味着“内向”是一种问题。
但是内向只是一种性格,不是缺陷。
内向者,只是不喜欢应付无谓的社交,但不是不喜欢朋友的到访。
他们虽然口中嚷嚷着“今日份的社交余额已用光”,却也会在你的不开心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书本或者游戏,默默陪着你做点什么。
内向者,只是不喜欢说话,但并不是拒绝沟通。
他们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细腻使得他们能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和倾听者——只要他们愿意。
内向者,只是不喜欢炫耀自身,但并不是没有能力做好
他们在遇见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话题之时,所展现出来的那份自信和炽热,足以打破所有人对内向者的刻板印象。
根据调查显示,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性格。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树上春树…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你看,作为一个内向者,我们的优势并不比那些天生外向的人来的要小。
只要我们放下那些自我成见,你会发现只属于内向者的魅力与光芒。
-END-
【成功=勤奋+正确方法+少说空话。这里是《超级演说家》冠军,北大励志女神刘媛媛的原创阵地,分享干货和态度,陪你一起学习,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逆刘而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