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需要此行调研了7家小微企业,感慨依然是很多的。其中一家是修车公司,我对修车厂有种特别的情怀,缘于我的父亲是一个修车工人。80年代的修车厂特别简陋,就是一片粗糙的水泥地,然后挖两道大大的坑,车子停在坑上,修车工人跳到坑里抬头修车。那样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大热天钻在车子底下,抬着头,举着手,不停地拆解检查着各种零件。父亲的衣服总是沾满了黑色机油,夹杂着汗水,湿哒哒地粘贴在身上。两只手也是黑qiu qiu的,有时候机油滴到脸上,脸也是黑qiu qiu的。
记忆里修车厂的一个角落有个棚子,里面挂着摇摇晃晃的吊扇,那吊扇总是不给力地转动着。父亲和工友们休息的时候就是到棚里,站在吊扇下,拿起铁杯子咕噜咕噜灌白开水,他们一边喝着水,一边讨论着车子的问题。大铁杯的手柄总被他们黑qiu qiu的手握得脏兮兮的。那时候的自己不懂事,只顾着嫌弃父亲的杯子脏兮兮的,却从来没想过帮父亲把杯柄给洗干净。
简陋的修车厂,却像个魔法屋,病怏怏的车子开进来放几天,就又能活蹦乱跳地开走了。虽然那时候在大家眼里,这种满身又脏又臭的工种是属于比较低档的,但对于父亲而言,他有他的骄傲。最骄傲的是大概就是有的车子的毛病别人修不好,自己修得好吧。每次遇到这种时候,他就特别有成就感,像极了全班唯一做出附加题的学霸。
90年代后期修车厂没了,那个时候好多类似的厂子都没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史上的第一次下岗潮。现在说起“下岗”很多时候是带着戏谑的,而那个年代“下岗”二字可沉重了。在这次下岗潮里,好多父辈们突然就没了工作,不过在后来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吃苦耐劳的他们通过努力又纷纷完成了下岗再就业。那时候偶尔我也会问大人:“下岗了怎么办?”大人总是会回:“你只管好好读书!”。“下岗”对于他们无亚于“被淘汰”,他们曾经也是何等骄傲的一帮人,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想来他们一定过得很辛苦很努力吧。
现在的修车厂啊,有大风扇,场地也是干净整洁的。车子可以被高高吊起,人也不用跑到“坑里”。修车工有统一的工作服,也不见黑qiu qiu的油到处滴。确实挺不一样的呢,但一样的是修车的小年轻们很专注地忙碌着、协作着,那画面就像当年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一样。
这周日是父亲节。如果你是一个幸运的人,还有机会为自己的父亲洗个杯子啥的,就赶紧动手吧!别像我此刻这般,只能对着天空说:“那时候,我真不懂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