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共读张文质老师的新书《困于时间的教育诗学》。很可惜,我能读懂的不过一二,绝大多数是看不明白的。但没关系,读不懂的文字可以促使我思考,这也是进步的方向嘛。而且,大师级别的诗人,本就不那么容易被读懂,需要深度思考,认真审视。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稍微能看懂一点点的文字,记录下来,当做对自己的鼓励!
p002-003“所有的书写都体现出克制与不安。我经常想,实际上我最想写下的可能就不是这一些。当然,我现在只能说,就这么写也无妨,我领悟到了自己简单的需要。”
我想,书写的表达,应该还体现着一种冲动和欲望吧。有时候,想的很多,写的却不完全是所想的内容,所想很多,写的很少,甚至可能和初衷所想南辕北辙。可我还是会写下来,动手了就是进步,写出来了就是满足。这么说来,我和大师的差距还是没有那么遥远了。
“我已活到真正热爱教育工作的年龄,我思虑的诸种事与理,皆可看成是我对教育的某种见识,虽然我并不能有太多的属于我一人的不一样的词汇。我不过是加入到文化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的再一次讨论之中。”
p005“只有阅读得到重视,才能激发一种空虚感,你正视了自己,才会一直看下去,如同真的看到什么世相。”
所以,我现在是进入了一个新状态吗?开始重视阅读,正视自己,玩手机都会时不时涌出空虚感,这是我要奋进的信号吗?那得保持这份热爱,不放弃!
p23“因为理解太多,我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想象。”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要保护童心,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快没有这个能力了?看得越多,就越对事对物有了刻板印象,就好像提起天就是蓝的,云是白的,教师是很轻松的,皇帝是用金扁担的……想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则,潜规则都默认着遵守了,默守陈规比天马行空容易多了,懒惰小人打倒了勤奋小人,头脑不动了,世界就简单多了。
p110《消失于笔端的精灵》“我不会抑郁了,因为我一直就在抑郁之中。”
为什么一直在抑郁之中呢?不是在说要“保持悲悯之心”吗?这个抑郁,是不是有点文人墨客总说愁呢?诗人,总有特别强的同情心,悲秋伤春,感物伤怀。张老师还是一个钻研教育的诗人,估计更能跟人同情同理,但当时估计被疫情所困,很多事情都不能成行,无能为力,就更加沉重难解了。所以,得做一个心肠硬的人,没心没肺,就不会多情,不会多想,不会抑郁了。
书本还在阅读中,思考就不会停止,我想,书读多了,应该会有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了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