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即是真
——读《杨绛传》有感
看完吴玲写的《杨绛传》之后,脑海中能形容先生的词,唯有尊敬二字。先生从小出生在一个知识家庭,父亲杨荫杭在杨绛儿时,引导多过教导,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包括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做不到这一点。确实杨绛少时所处的环境是非常好的,写的一手好字,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包括到后来高中,大学去往清华,结识了钱钟书,到结婚,一起前往国外学习到生下女儿都是幸福的。
但读完她的一生,会让人很难过,难过的是那样美满的家庭、那样的知己,却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的杨绛虽然有比较好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该有的重视和尊严,但是却没有了家人的陪伴。正如她所说,“那不过是路过的一家客栈”。是啊,没有了至亲的家人陪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了。
难过之余,更多的是敬佩。女儿、丈夫先后离世,她说她是留下来打扫战场的。继续整理丈夫留下来的手稿,96岁高龄还写了《走在人生边上》。 对于大家对她的关心,她说“很好,很乖,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已过百岁的杨绛先生,依然坚持读书,坚持写作,看到这句,我真是自惭形秽,先生百岁,我也人到中年,我觉得我茫然找不到方向,一直嚷着要多读书,多学习写作,结果就在间歇性踌躇满志后,一切恢复原样。
最喜欢她的话是:“如果锻炼一个人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回头看看自己,与婚姻,与人生,可用浅薄来怼自己。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大起大落的句子,就像先生的女儿说的“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像一双手,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握紧你。杨绛的文字,虽没有让我感到惊天动地,但就喜爱她文字的朴实无华,却又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感到温暖和美好。
读了《杨绛传》让我懂得:每个人不过是凡尘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在漂泊中寻找幸福的痕迹,或许会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间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是为极好,最美丽仍然是爱,相伴牵手才是最好。正如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如杨绛先生一般,在简朴的生活中,拥有高贵的灵魂。人生不易,在短暂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