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性别的发展。先来学习两个概念:
①性别认同,指儿童的男性或女性意识,他们意识到自己属于某种性别而不是另一种。
②性别特征形成,是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它反映了社会所要求的男性或女性该具备的能力、兴趣、特质和行为。
儿童的性别发展受到生理、认知和学习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①生理影响,从学龄前开始,男孩和女孩会倾向选择和同性伙伴一起玩耍。男孩更喜欢选择身体打闹类和攻击类游戏,而女孩刚比较喜欢洋娃娃。生理学家认为,孩子对游戏和玩具的偏好是由于孕期激素的作用,特别是孕期雄激素的存在与否。孕期在子宫内接触超高雄激素的女孩比未接触雄激素女孩更喜欢“男孩的玩具”,也比其他女孩更具有攻击性。
②认知影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性别隔离以及玩具与游戏偏好是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在婴幼儿会说话之前,他们就能区分两种性别。当儿童可以给自己和别人贴上固定的性别标签时,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自己的性别。虽然并没有人明确教导,但是许多儿童开始喜欢同性别的玩伴和符合性别的玩具。大约在5岁时,大多数孩子已经形成稳定的性别认同,他们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直到这时,他们才明白男孩和女孩的行为并不能表明他们的性别:即使女孩玩足球,她仍然是女孩;即使男孩留长头发,他仍然是男孩。在这个年龄,儿童对自己的错误和误解进行整合,形成性别图式,它是由一系列观念和期望组成的心理网络,包括性别意味着什么,每种性别的人“应该”如何穿、如何做、如何感觉、如何思考。性别图式在5~7岁最为死板;在这个年龄,很难改变他们对男孩和女孩行为的既定期待。性别图式甚至带有隐喻。4岁以后,男童和女童都会认为粗糙、尖锐或者机械的东西是雄性的,而柔软、华丽或者毛茸茸的东西是雌性的。婴幼儿着装的性别“规则”是20世纪末市场营销的产物。尽管如此,颜色还是广泛影响着行为倾向。当玩具颜色带有性别特征时,儿童强烈要求玩“符合性别”的玩具。而年龄较大的孩子的性别图式通常变得更加灵活,尤其是如果他们有异性朋友或者他们的家庭和文化鼓励这种灵活性。
③学习影响,性别发展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环境,它充斥着关于男孩和女孩应该做什么的隐晦的或者明显的信息。行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者发现,性别社会化始于出生那一刻,因为成人的反应方式取决于婴儿的性别。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露出他们对性别的信念和期望(无论是哪种性别,都会对那些被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的活动失去兴趣)。
虽然儿童的性别发展会受到外在的一些影响,但他们5岁时的性别特征行为与其25岁或者45岁时的性别特征行为没太大关系。事实上,到了成年早期,男性和女性在认知能力、性格特征、自尊或心理幸福感方面几乎没有差异。成年后也依然能够在事业、人际关系或者身份方面成为未曾想象过的自己。
[思考]为了满足和激发孩子们内在的真正兴趣,是否应该避免强化他们本意以外应该喜欢的颜色、玩具和游戏呢?告诉她(他)们喜欢什么都是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