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神话作品和相关影视剧中,太上老君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太上老君就是修道成仙的老子,而且在天庭秩序中是作为玉皇大帝的属下存在的。《封神演义》里甚至还提到他有个师傅叫“鸿钧老祖”。
其实,翻一翻道教经典就会发现,这里边有不少认识误区。
首先,道家各流派普遍以太上老君为道教最尊敬的宇宙至尊之神,认为他是“道”的化身,是“混沌之祖宗,太道之主宰,万神之帝王。”他无师无祖,相反,他是创世之神,是万世之师,是万教之主。他曾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化身为不同的圣人,引领世人,度化众生,例如:元始天尊、真武大帝、盘古、广成子等等。
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
不仅在中国如此,在西方诸国亦是如此。自汉代道教盛行以来,道教就大力宣扬,所谓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其实是“入夷狄化胡”去了,而且让他的弟子尹喜----就是那位让老子为他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函谷关令尹----化身为佛陀,教化西方诸国。(甚至连伊斯兰教的真主、基督教的上帝,按道教的说法,也都是太上老君在不同世界的化身,所以才有“万教之主”之称了。)
而且这种说法,当时就得到了印度来传教的佛教徒的认可。究其原因,大概是外来的宗教在当时颇有“文化自信”的中国并不受到重视,那么主动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就拉近了佛道之间的关系,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一定程度上说,也正是借助本土宗教的支持,佛教才顺利发展起来了。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说“老子是太上老君”,却不能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他是“道”,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他是天上人间万圣之尊、万真之先、万帝之师、无上法王,怎么会是别人的属下和徒弟呢?
当然,以上说法是经过东汉王阜《老子圣母埤》、张陵《老子想尔说》等道教经典著作神化了的说法。
在历史上,道教的始祖公认是老子。关于太上老君的说法,自然应该是在道教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老子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姓,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文中还写到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其子孙后代也记录得清清楚楚: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那么,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为什么会成为至尊至圣、玄妙无极的“太上老君”的化身呢?
首先,历史上关于老子的真实史料确实较少,使得老子其人显得太过智慧神秘,再兼《道德经》五千言玄妙深奥,言简意深,使得人们觉得简直非人间之人所能言,那只能是神仙降世了。
其次,在历代正史中对老子也多有神化。例如《史记》中就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修道而养寿也”,还说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并预言后世之事,这个儋就有人说是老子。这不明明就已经是神仙了吗?
另外,在民间随着道教的传播,关于老子的神化也在快速发展,例如生而能言、生来白头等,到了汉代民间已经把老子当做神仙来供祀了。
还有一点,就是历代道家学者对神的谱系、对“太上老君”事迹的系统化的虚构,至此道家就成为一个成熟的宗教了。
凡人修仙之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道家所独有的,它不仅为中国文化增加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使很多历史上的“真人”成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仙,例如上洞八仙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等。
而对中国文化、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心理的影响,老子开创的道家更是作用巨大。不夸张地说,没有道家,中国文化就失去了至少一半的光彩。
现在,在国际上翻译最多的中国经典就是《道德经》。
有时,真的令人感慨:为什么在我们文明的幼年阶段,却出现了这样成熟的哲人先圣呢?古人也许只能用神仙转世解释了吧。
最后用孔子对老子的评价结束全篇:“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