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读《史有為 | 又见蓝花花——读灰娃》有感
文/墨痕(美国)
春来额上青枝绿。易惹相思曲。觉知墨下一随缘。寻迹谩搜还读旧青编。
想伊风采犹如在。久别应无改。直须青眼忆相逢。今后不知何处认芳踪。
注:格一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原文如下:
《思念》
作者:史有为
灰娃,我曾经的病友,大我10岁。她原名理昭,灰娃是她的笔名。1958年我们相识于北京大学校医院的住院部。她就读于俄语系,我则在中文系。
她是延安干部,经历过大风大浪。我是刚刚离家求学的年轻人。她来自北方的乡土,但却有着特别爱美的习惯,纯真坦荡,仿佛孩童,喜欢咯咯地笑,还有敏感的身子,多愁善感的心。她总爱穿毛蓝布衣裳,但到了她身上却是那么的文艺。这些病友里有物理系和中文系的老师、化学系的实验员,还有我和东语系越南语学生。我们常常到她病室里闲聊,听她讲述延安,讲述乡土。我们在她那里争论白线还是黑线,常常惹得满屋大笑。
半年后,我的病更严重了,不得不休学,送往了亚非学生疗养院。一年后回来,再也没有遇见她。一年前,她按期毕业了,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儿。
2011年的一天,也是偶然,遇见了曾经的俄语系病友,告诉我她的近况。此时,灰娃已经是位著名诗人。经这位病友的联系,灰娃特地送给我她的诗集《山鬼故家》与生平自述集《我额头青枝绿叶》,为我端端正正地题了字。看得出,她已很难握笔。我挺感动,却没有惊诧,只是觉得她早应如此。诗才是她才华绽放的故家。此后,在一次纪念她丈夫张仃的美术展上,安排我们见了面。那时她已经轮椅代步,有人护理着。如同奥黛丽·赫本,再美的容颜也已深藏于心。许多粉丝簇拥着,还有王鲁湘采访她。我打过招呼,识相地靠边,专心观看张仃的画作。她住在西山里一个很远的地方,极不方便,连信件都要有专人传递。在匆匆岁月中,山路阻碍了我联系。
今天又到年末,偶然想起,又过了10年,那位传递信息的俄语系病友已经仙逝。翻出当时致敬她的诗,遥想养病时的率真无邪,思念远方的她,不免感慨。
2021.12.25
铃儿响叮当之际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UE5kCoj4dOrim-_kjw0v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