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什么事,也总能找到一些合情合理的借口。
最近流行的躺平,我现在对此表示中性的看法,如果是刚毕业的那会儿,肯定会极不接受躺平这样的价值观,年轻人不努力奋斗,苦日子总会到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总在脑袋里回旋。
但,陆续工作了这么久,也接触了一些人,发现大忽悠太多了(也有可能是自证陷阱),老板学会了画大饼,整个市场行业晋升空间越来越狭小,阶级固化也越来越严重。
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大好年华需要在这枯燥乏味的工作中度过吗?价值能有多大?
工作中,陆续接触一些同龄人,大部分比我会玩,也爱玩,对工作缺少奋斗吃苦精神,开始,我嫉妒不屑这种价值观,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开始有点羡慕。
总爱,思考,这一生该怎么活,先定终,还是小鹿乱撞式的不断试错,找到意义。
最近在听和菜头老师的专栏,开始回顾思考,把生活的极度化像目的式的机器,而没有用心体验生活的可能性,凡事不用那么急,慢慢来,这是长跑。
慢慢来,又不紧,也不松。
刘润老师今天推送一篇名为《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的文章,讲了七个习惯,而其中——知彼解己。
我们总会以自我为中心,去理解对方,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的不理解。
其实你需要去感受别人的感受,去理解别人的理解,去觉知自己,已达到全然的和解和释怀。
低欲望,能够全然的躺平,那就躺吧。目的化,奋斗努力,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那就去吧。
生活的可能性很多,极度躺平,和极度努力,建议还是选适中就好,既不紧,也不松,因为这条路还挺长的,保持好体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