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理解我的人,说我的心中充满忧愁;不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有什么企求。
此则感叹知音难求,表达不被理解的痛苦。这句话在我最不如意的高中阶段,曾被抄在语文课本上,有点“强说愁”的意思。
最早知道“知音”一词,源自上学前看过的电影《知音》,现在我只记得这样一个电影名字,内容没有丝毫印象了。后来,我终于在跌跌撞撞的不懈中遇到了知音。知音的鼓励与生活的磨砺,我很难分清谁在造就今日之我的作用上更加突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a83419664680a986.png)
107. 晴干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译文:晴天干燥的时候不肯去做事,一直等到大雨淋头了才去做。
此则教人做事把握时机,未雨绸缪。把握时机通常是宜早不宜晚,当然,恰逢其时最佳,“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一路走来,我好像没有去把握过什么时机。因为没有大目标,也就没有像样的规划,都是信步而行,捡到啥算啥。所以,这一条我没有太多可说的。
108.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译文:已成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评论了;泼出去的水,是难以收回来的。
此则告诫人们,对无可挽回之事,要学会接受。但是,除了人死不能复生之外,我真不知道哪些事算是铁定不能挽回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不容易接受既成事实,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还有回转的可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某单位的业务有A、B两块,老一是干A出身,有一个执行着的发展思路自我感觉不错,B完全由相应的副职负责。老一和A这边的副职同时被调走,上头安排了个新的老一(以下用“新领导”代替)过来,A的副职暂时空缺。新领导推翻了A业务原有的思路,重新设计了新发展计划,跟上头也汇报过了。
然后问题来了,老一认为:以前的发展思路是对的,也很有成绩,新领导的做法不对;B这边的副职应该据理力争,因为作为班子成员,对情况比较了解,也有责任去维护该单位的未来发展。老一对B这边的副职表现出的懦弱很生气。
可是,你已经不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了,新领导来了以后有新的思路也是应该的,不可能跟着你前面的路子走,而且上头把新领导放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也会支持其工作思路。也就是说,新领导的方案不管什么水平,都会执行不误,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么,你让B这边的副职去跟新来的且负责A的领导(新领导照例不干涉B这边的业务)说,我们以前的老一的做法是对的,你在A上的做法不对。大家想一下,B副的脑袋需要被多少头驴踢过才会这么去跟新领导叫板呢?
这也太搞笑了。如果B副真的听了劝往前冲,那更搞笑,当然,更搞笑的情形没出现。只是调走的老一这种想法典型的就是不懂得“成事莫说”,枉做了多年领导。而且,其鼓动和批评B副的做法,如果不是因为蠢,那就是有些坏,完全不顾及B副这位曾经的下属的死活。
这个不恰当的例子写得好啰嗦,不过大家应该能猜到它的来由。
109.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译文:是非只因为多讲话惹来的,烦恼都因为逞强、爱出风头导致的。
此则劝人少说话,莫逞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就容易惹祸。遇事不是不出头,而是不要“强出头”,要量力而行。在大是大非面前,该说话时必说话,这是大丈夫行径。可惜没多少人肯做大丈夫,反正我不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c726f72ca67786ee.png)
110.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译文:忍下一时的怒气,可以免除一百天的忧愁。
此则劝人遇事忍耐。忍并不是怕,遇事能忍是一种修养,也是人生智慧。小事上的忍耐,可以免除由于冲动带来的更大的麻烦;大事上的忍耐,则有助于成就大事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b66bf9f446eed9d3.png)
前几天刚发生了一件因为外卖差评导致的恶性事件,搭上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如果外卖涉及的双方有一方能够克制自己,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极端,用我刚学来的词来说,就是做人不要“二极管”“伤敌800,自损1600”。
底层的普通百姓最应该懂得忍,或者最需要做到忍。就算不能做到理解,也得做到包容,包容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包容不完美带给自己的种种不便。
是不是很消极?是的。这是因为你不包容导致的后果,可能自己承担不起,你没有多少身外之物可失去,就很容易失去自身。
现实中的不完美,自上而下地解决更好,自下而上地抗争去推进,代价通常会很大,尤其是普通人很可能成为“代价”。与相对“高端”的理解和包容相较,略嫌“低端”的忍耐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们不鼓励“吸收”生活中的“不洁食物”,可是你得能“消化”它们。不“消化”,就无法“排出”避无可避的它们,也就难以有机会“吸收”后面可能会来的“清洁食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