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芒格论晚年受西塞罗《论老年》的启发》一文。
印象最深刻的是:晚年的最佳保护盔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他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身,甚至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比很多人幸福的是,我们还在青年的时候就看到了2000多年前伟人的智慧。
不至于在年老的时候,才看到此书而悔过虚度的时光。
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并有可能去做一个最佳保护盔甲为晚年过上上文说到的生活。
它启发了我做了如下反思。
立了那么多Flag,为什么消耗了精力,却没有得到有益的积累?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想到了这几个成语。
1、朝三暮四
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现在多比喻变卦,反复无常。
2、朝秦暮楚
宋 鸡肋集 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后来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3、朝令夕改
《汉书 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
意思是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这样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使人无所适从。现在多指管理中,管理制度、规则和命令经常变化,反复,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其实挺相近的,即使是不对号入座,你肯定会联想到我在实现Flag的过程中,估计是不能专注和坚持,变化及反复,所以才会得到了不是想要的结果。
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今天芒格教会我,比求胜的愿景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
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因为无知,所以要做好准备,才有可能取得求胜。
比如,懂得多个思维模型。思维模型不用那么高深。实际上,我理解的思维模型,可以是一个定律,也可以是一些概念,还可以是一些技巧——思维导图、高效阅读、思考和分析等。哪怕再简单,也要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比如,对该做的事情进行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克。实际上,最近流行的刻意练习、流行的把一门学科的相关书籍都买下来细心研读和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甚至融会贯通,应该是进行熟练攻克的方法吧。
比如,培养好奇心,每天早上醒来都比昨天更进步一点。实际上,也许受到平台或组织的规则或权限导致我们发挥的余地有限,但自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好奇心对别人是无害而对己成长大有裨益。
准备的意愿做好后,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好高骛远,难以成事。托马斯.卡莱尔说:人的任务不是去看清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认识和适应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性、复杂性和多元性。
何为清楚的事情呢?
事情边界清晰,在意愿的范围内——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
通过正当的手段、不懈的努力,去做好它!
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唯有不出局,才能有出彩。
获取普世的智慧,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
知易行难,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