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心理学会半途而废?
我以实践者和业内人的角度,试着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一下:
原因一、完成了自我疗愈。
有些人学心理学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疗愈自己。他们随着不断学习,在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内容,实现了心理修复和自我整合。
既然目的达到了,他们自然不再学习。
原因二、挖掘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没找到解决的方法。
心理学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起,到如今不过140多年的历史,但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多如繁星。
很多理论能将心理问题的成因说的一清二楚,一旦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能迅速生效的却不多。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治愈当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有些人等不了,感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没有起色,甚至可能在碰触创伤的时候,感到更加疼痛,索性直接放弃。
原因三、发现学习心理学不能快速致富。
还有些人,选择心理学是因为看到行业的光明前景,于是选择去尝试。
但现实情况并非想象中乐观,虽然需要心理学的人多,但是愿意主动求助、付费咨询的人有限,浅层的心理问题,大家会自我排解或者找朋友聊聊,而较为严重的,想为其解决,还真需要点水平。
进入这一行业后,就会发现从执业到赚钱之间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需要持续学习,很多业内大咖的学习营收费并不低。除了学习,还必须接受督导,从业成本并不低。于是,有些人在尝试与考量之后,选择了放弃。
原因四、咨询师的能力及承受力需要被考验。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是认证和评估缺乏一个普遍依据,教育和培训水平不一,标准化的技术相对较少。
咨询师接待的来访者,各种情况都有,一旦在接案过程中,遇到难以处置的情况,对咨询师的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也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有些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希望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像脱掉外衣那样,整个脱下来,扔给咨询师,这个过程往往并不顺利,裹挟着攻击,咨询师接不住。
接纳和抱持、移情和反移情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度和心理能量。
接不住的咨询师,可能就会中途放弃。
最后一个原因,习惯半途而废的人,学习心理学也可能半途而废。
因为,半途而废是一种行为模式,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是种习惯。
有这种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习中,因为枯燥或艰涩,继而选择放弃,当然十分正常。
以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您觉得有道理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原创不易,请勿转载。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4547/929b605b6de1a2a8.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