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逻辑
-
明明是同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不一样。
两个例子(一个中性,一个“有点扭曲”); -
所以,说该说的话,说别人能听的话;
进一步,更应该,努力、积累成为能够说那话的人; -
父亲的建议,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
自己很受益:“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 -
遇上你说的话是对的而别人不听,只是说明你还没赢得他们的足够重视;
进一步分析
一方面因为没人像自己一样了解自己,所以,往往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人又容易低估别人的评估能力;
- 对于听得进去这个道理的人,这其实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
二、特别吸引我的句子
-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靠努力去争取才能获得。
三、个人思考(不局限于文章内容)
最近一年来,我主动放弃大部分社交
首先,我没法认同“人需要社交,所以就要社交”,另外,我个人在社交技能上确实是白痴,一开口就变成傻逼那种,于是琢磨着一些出路。
关于“社交不需要刻意追求”我有自己的理解:
- 很多类型的工作大可以在不需要刻意追求社交的情况下完成;
- 如果社交是为了让人成长,其实真正让人学到东西的是书本;
- “社交”很可能并非它看起来那么“天然应该拥有”,更多时候,人们觉得它好,是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些充当彼此躲避内心空虚的酒伴、牌友;
- 社交并不是索取,自己能够给对方什么收获 决定了自己的社交水平。
于是呢,我就在想,先把社交的重要性降一降,先花一些时间让自己积累出一些东西比依赖别人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