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沙磁文化解析

沙磁文化解析

作者: JungleTalk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18:12 被阅读117次

    描述:抗日战争时期,聚集在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以文化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大义为追求,体现了为国为民、崇文尚教、求同合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的旗帜和标志,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定位:重庆开埠以来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革命先驱战斗之地,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磁文化区”是大后方的文化四区之一(沙坪坝、夏坝、白沙、华西),是大后方文化的代表性区域,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的代表和标志。“沙磁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为沙坪坝磁器口所独有,而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文化旗帜,是我们的先辈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特点:许多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里叱咤风云,许多在学术上、艺术上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巅峰成果在这里诞生,许多影响或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在这里产生。“是关键人物活动、关键事件的关键发生地。”

    区分:沙磁文化区和沙磁文化

    历史上有一个“沙磁文化区”,但没有形成“沙磁文化”的科学概念。“沙磁”是地名,“文化”是内容,“区”是地域,即在沙坪坝、磁器口地盘上建立了一个以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沙磁”“文化区”,不是“沙磁文化”“区”。

    沙磁文化名人抗日救亡的经典言论

    张伯苓——“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时开,盼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南开精神炸不垮!”

    梅贻琦——(被誉为“中西合璧真君子,永远的校长”)“必不应退却、畏缩”于历史“敢告无罪”。

    竺可桢——(浙江大学校长,哈佛博士)“艰危中立身报国”。

    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创建人)“艰苦书写民族人格”

    郑振铎——(鲁迅挚友,文献保存同志会创建人)“诚亦艰苦备尝,然实为民族效微劳”。

    陈寅恪——(被毛主席誉为“国宝”)为抗日救国放弃到牛津大学任教。

    钱穆——(北京大学历史教授)“爱国素不后于人”。

    常书鸿——(著名画家,1942年由磁器口出发,守护敦煌五十年,被全世界誉为“敦煌痴人”)“救文化为图存”。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

    马寅初——(经济学家)

    梁漱溟——(著名学者,多领域专家)“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王芸生——(大公报报社社长、主编)“在重庆,念中原”。

    王锡礼——(爱国诗人,累死疆场)临死时对战友说“继续工作,不要因我,受到影响”。

    叶圣陶——“同仇敌忾非身外,莫道书生无所施”。

    老舍——(只身带一小皮箱,告别妻儿到重庆建立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抗战)这是值得向全世界骄傲的”。

    巴金——身经百炸,典当全部藏书,组建“生活出版社”“烽火出版社”,出版大量抗日进步书刊。

    张恨水——(著名小说家)“国如用我,何惜死”“中国绝不会亡”。

    曹靖华——(鲁迅挚友,抗战时北平地下党与上海党中央联系人)“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学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偷来天火”。

    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在战火中奔波,在轰炸中工作,贫病交集,因病去世,仅32岁。)“替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一件最艰巨工作”。

    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抗战也是大学对大学的抗战”“我们要以枪对枪,以笔对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沙磁文化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b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