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着不同的“词语过滤器”。同一个词语,通过不同的过滤器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为有效的交谈设置了障碍。
01
词语过滤器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对于同一个词语未必有同样的理解。我选择的词语经过了一系列过滤器的筛选,比如: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会地位。
因此,一些看似没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对我们来说就有了某些特殊意义。而当你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也会经过一系列的过滤,然后才最终理解其含义。我使用某个词语表达某个含义,虽然你听到的是同一个词,可是,你的理解就可能完全不同。
了解这些过滤器,对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02
“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它会成为一种“过滤器”,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03
拆掉思维里的墙
之前的想法——别人都自信满满,偏偏我不是。
现在的想法——我确实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可能他们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安适。
在水面上游泳的鸭子看着非常安适,平稳地往前滑行,而水面之下,它却在拼命滑动双脚,一刻不停。其实,交谈也是一样的。
交谈和婚姻一样,都需要双方做出努力才能成功。
之前的想法——要想交谈顺利,就得让别人喜欢我。
现在的想法——别人怎么想不是我的责任,我只要做自己就行。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努力关注的是做自己,我没有办法让其他人喜欢我,但是,如果我能够做真实的自己,对方就有机会回应这个“真实的自己”。
如果她的回应并不是我所希望的,并不能说明我就是一个坏人。这只能说明她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对此我无法控制。我越是想要控制他人,就会觉得越沮丧。
之前的想法——一定要掌控谈话。
现在的想法——交谈的方向由交谈的双方共同负责。
之前的想法——我如此少言寡语,根本无法顺利交谈。
现在的想法——我要了解适合自己性格的有效交谈技巧。
之前的想法——得准备很多话题才行。
现在的想法——我要仔细倾听对方,了解所谈的话题。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内容提供者”变为“内容开拓者”。只有这样,犹豫和迟疑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动态的、有意义的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