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两个同事妹子说要来看我,我提前去买好了菜、肉、水果,想着赶在阿鲍接她们过来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早点吃上饭,在他们进门那刻,我正好煮好了饭,备好了菜。然后我就去陪她们聊天了,剩下的工作交给阿鲍大厨。吃饭期间发生了几件小事,首先是我对婆婆的称呼。因为我和阿鲍还没有办婚礼,所以对他父母的称呼还没改口,一直叫叔叔阿姨,这在我看来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却受到同事的批评教育,说我要嘴甜一点,改口叫爸爸妈妈,但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事,我得找个什么时机改口才能不让两个成年人都尴尬?为什么要有婚礼改口费这个习俗?就是因为有这么个仪式才让这件事情做起来顺其自然、理所当然。所以对于她们的批评我只是笑笑而过了,嘴甜是个好事,但我不喜欢套路,比如席间阿姨煎的豆腐很好吃,我连续夸了她三次,每次都是真诚真心的夸奖,感谢她的劳动成果,招待我的朋友,也让我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
第二件事,阿姨前面在抱宝宝,让我们先吃饭,有娃的人家都知道,吃饭总需要有个人抱娃的。阿鲍提前吃完饭去换着带宝宝,我叫阿姨过来吃饭,第一次喊了一声她没过来,其实我知道她是在看电视,而且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全是陌生年轻人,所以我不强迫她,我总是很容易感受到别人想法,而且在感受到别人的想法之后,不想去勉强,我觉得应该去尊重、体谅别人的感受。但耐不住她们催促我,我又喊了一声“快来吃饭啦~”,这下受到了她们的强烈批评,说我不够尊重阿姨,前面没有加称呼,其中一个同事问我你会这么叫你爸妈吃饭吗?我想了一下我在家,其实我会的,正是因为没把阿姨当外人,我才会这样说话,这个场景就仿佛在家里,我妈正在摆碗筷,对着打游戏的我和我弟还有我爸嗷一嗓子“吃饭啦~”那么自然,除非人隔得远就会加称呼,比如我弟在楼上写作业我就会叫“刘嘉伟下来吃饭啦”。但如果他在旁边我第一次可能叫刘嘉伟来吃饭啦,他如果没动,我语气平和的加一句快来吃饭,如果这时候我第二次叫刘嘉伟,过来吃饭,才会显得我有点动怒了。
第三个事,其实是关于阿鲍的。我知道一直以来有些人会对我有误解,认为我受到了很多的照顾,认为我三生有幸找到了阿鲍这样的好男人,体贴细心又勤劳。但其实这件事每次的过程都是这样的,在别人面前我会一个劲的夸阿鲍,比如他做饭好吃,比如他很爱做家务,对我很好。就像在月子期间,我们家的主要分工就是阿鲍负责抱娃、提重物、洗衣服,我妈负责煮饭和偶尔抱娃,我主要负责喂奶。这件事分工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即使这样我每天都感觉极其缺觉,剖腹产使我元气大伤,小孩子每晚在旁边哭闹,让我极其虚弱,阿鲍做了他该做的,我妈也尽可能的帮助我们,这个时候不做什么才是理直气壮的,但没有生过娃的人很难有同理心去理解这个事。怀孕期间也是,甚至一直以来都是,在我家阿鲍主要负责厨房,做饭和洗碗,阿鲍的厨房其实不喜欢我去动,我经常把他的搞的脏兮兮的,也确实对下厨没什么耐心,但我经常会在别人面前夸他,夸他做饭很好吃。我会享受做别的家务,比如拖地、洗衣服、晒衣服、帮忙切菜、煮饭,在我时间充裕的时候我也会帮忙做饭,我一直觉得两个人就是这样,相互帮忙,相互扶持,不分你我,但是外人看到的就不是这样。而且在做家务这件事上我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恶意,女生做家务就是天经地义,但是男生稍微做点家务大家就会夸他是个好男人。当然,我也觉得阿鲍是个好男人,在怀孕和生娃期间他没让我受半点委屈,极尽可能的照顾我,我虽然也会替他分担,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不是每天都做,但我会尽量去减轻他的负担,他反而经常来生气的说我,不准我做这做那。区别就是我会夸他,当着他的面或者在别人面前,真诚真心的赞美,不带任何套路,因为我心里充满感激。但他是个男生,不会去做这种事,他是不会说出口的那种,但他懂我,他能看到我的付出,我们两的关系就是在门口穿鞋,他手里提着垃圾不好放下我能帮他穿袜子穿鞋,我肚子大了蹲不下去,他也能帮我穿袜子穿鞋。不会分你干的多我干的多,不会去计较,去指责,去心生怨气,这点来说我找了一个很棒的男人,但我自己也是个很棒的女人,我俩很合拍。我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少根筋,有的时候有点粗线条,不会想那么细致,只会去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对别人好。但每个人不都是这样么?
第四件事,同事说婆婆在我家就像保姆,其实和阿鲍一样,大家听到看到的只是我夸的,自夸我就说不出口。我说中午是我婆婆做饭,但我没说出口的是为了减轻她的负担,我们经常吃隔夜菜,还在奶孩子的我也没有挑剔。同事说我家很干净,我说婆婆中午拖了地,但我没说周末我才用毛巾擦了地,阿鲍拖了两遍。我说是阿鲍晚上带娃睡觉,但这几天我状态好些了以后,每晚都是我抱起来喂奶,喂完之后哄熟睡了再放回去…因为我知道阿鲍白天要上班很累。很多时候和人聊天我经常会感觉差半句,就是别人只听到了表面的意思,其他的半句他没听到,但人都是这样,语言的交流很多时候都很肤浅,而且我一直深深记得《父与子》那个故事,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立场不一样,所看到的和所想的也会因此不同,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对别人生活的无端揣测和轻易下结论,不去试图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或者有意无意地干涉才是一个人的教养(这点我也要自我反省,我也做过类似的事,好为人师,对以往做过这样事的人说声抱歉,年少不懂事,以后尽量不再做)那对于父与子里面的父亲和儿子该怎么办呢?我仔细想过他们的命运,他们能做的就是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走自己的路,如果父亲累了就父亲上驴坐坐,如果儿子累了也这样,如果驴累了就给它喂点水吃点草,至于别人的看法就不去介意了。希望在生活里沉浮的我在真正面对事情的时候能有此意识和觉悟,及时刹住脚,而不是被动的被人牵着走,与君共勉。
絮絮叨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大家见笑了。
2020.11.18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