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父亲生病时,丁元英从医生口中得知父亲大概率将成为植物人,因此丁元英想让他父亲死,要拔父亲的管子。这段剧情猛烈地冲击了我的三观。
琼瑶女士79岁时在网络上公开了自己的“遗嘱”(您对这份“遗嘱”内容不了解,请移步到文末)。这份“遗嘱”内容相当详细,想必是琼瑶在经历过亲近人的离去以及她本人对生死有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当时看到关于这个的新闻报道时,我蕞大的感受就是“真洒脱”,人到生命的蕞后本该这样,该走就走,没有留念。其实很多名人都表达过自己的生死观,比如金庸金大侠“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可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表现出对待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到底哪种态度更好、更具意义,这可能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的问题吧。即使在平时能客观看待死亡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可面对自己至亲的离别时刻,将会怎样决定呢?再进一步,真要是落在自己身上会采取哪种态度呢?当然凡事没有正确答案,死亡这件事更没有答案,每个人都有要求生存的权力。
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件恐怖的事情,好像很多人都不愿在说话中提到“死”这个字,可死亡又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不应该回避,多学习多了解,学习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自己对健康状况能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医疗现状,像琼瑶女士那样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才能到了关键时刻不让家人为难,可以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后果、自己不会后悔。
由临终、死亡心理文化研究者,咨询师彭小华创作的《学会告别》将教会我们为临终做出妥善的安排。作者开篇先从自己的父亲、母亲情况说起,两人对待死亡态度完全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作者母亲生前明确拒绝维持生命性的医疗。而父亲没有过明确的态度,作为子女舍不得父亲离去,用各种设备维持生命,这一维持就是两年之久。进而作者列举了她所接触的医生、学者、普通人等对待死亡的态度,然后多角度全维度梳理了临终、死亡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及现在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方案。学习了解相关内容后我们可以为自己做出一个善终的选择。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还有一处涉及死亡的内容给我巨大震撼,那就是芮小丹的死。当丁元英知道自己心爱的女人死了,丁元英这样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这句话一是表明了丁元英对待亲人离去的态度;二是芮小丹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通过《学会告别》这本书,我们能为自己做出妥善选择、明白死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
……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我的叮嘱如下:
一、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四、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