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田子方》,庄子外篇的第️十四篇。篇名取篇首三字,此篇各章节旨意各不相联,属杂记体裁。
第一章
描述得道者的风范:为人真诚,平常样貌,而内心相合天地自然,随缘世事,而能葆有天真,心性高洁,又能包容万物。
1.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
田子方侍坐魏文侯旁,多次称赞谿工。文侯问:谿工,是先生的老师?
2.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子方说:不是,是我的同乡。他的言论常有道理,所以我常称赞他。
3.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 东郭顺子。
文侯问:那么先生没有老师?子方说:有。文侯又问:先生的老师是谁?子方说:东郭顺子。
4.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
文侯问:然而先生为何没称赞过他?子方说:他为人真诚,平常样貌,内心相合天地自然,随缘世事,而能葆有天真,心性高洁,又能包容外物。
5.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外物(人与事)不合道,他用庄正态度来开悟,使人的邪念消除。我哪有资格称赞他!
6.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
子方出去后,文侯若有所失,终日不语。召立侍的臣子前来说:遥不可及,真是位德行完备的君子!起初我以为圣智的言论、仁义的行为已是极致。
7.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埂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我听闻子方讲述他的老师,我的身形松懈不愿动,口被钳住般不愿说。我所学的,简直是土埂而已!魏国真被我拖累了。
第二章
藉由温伯雪子评论儒家"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人心,是生命真实的呈现,礼义往往人为造作。
人心以道为依归,能悟道,则无须多谈礼义规劝。第6、7点加入孔子的认知,点明此章意旨。
1.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
温伯雪子去齐国,途中寄宿鲁国。鲁国有人请求见他,温伯雪子说:不可以。我听闻中原的君子,明于礼义而浅知人心,我不想见。
2.至于齐, 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
到齐国后,返回住宿鲁国,那人又请相见。温伯雪子说:往日请求见我,今日又请求见我,此人必定有启示于我。
3.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 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耶?
出去见客,回来而慨叹,第二日又见客,回来又慨叹不已。他的仆人问:每次见此客人,必回来慨叹,为何?
4.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
答说:我本已告诉过你:中原之人明于知礼义而浅知人心,
5.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 ,从容一若龙、一若虎。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
刚见我的那人,进退合乎规矩,举止从容,若龙虎气势。他对我直言规劝似子待父般恭顺,对我说道又似父对子般严厉,所以我才慨叹。
6.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 ,何邪?
孔子见到温伯雪子一句话也不说,子路问:先生想见温伯雪子很久了,见面却不说话,为何?
7.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孔子说: 象这样的人,一看就知大道存在于身,也不容再言语了。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三年 七月读书笔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