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少年领袖演说班 国学吴守立 国学天第书院 论语吴守立
#视频号:天第书院
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孩子的口才是非常好的,有条理性地呈现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分享观点,能从容地与人沟通,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少年演讲培训中能培养好口才。
通常口才好的人是发展得相对较好,而不善表达的难免会容易碰壁。那么,家长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口才的呢,天第书院发现,难怪有些孩子口才这么好,原来家长从小就这么教他们写故事。
1、写什么故事?
这对孩子来说还是蛮有挑战的,有可能想不到话题可写,也有可能一下子想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思维越来越发散,开始掉到某些话题的细节里去,所以这里天第书院推荐两个工具来帮助孩子:
一个是用来做头脑风暴的圆圈图,帮助孩子发散思路多寻找话题,但是中心的“故事点子”也一直在提醒他们不能跑得太远;
另一个是思维导图,当想写的话题很多,那就选出那些和自己的内心贴得最近,最有感觉的话题,可以画一个心形的框框,或者索性像剪出一张心形的纸片,把这些话题填上去。
2、怎么写故事?
叙述性故事主体一般会分下面几部分:故事角色,发生的场景,故事开端,发展和结局。
场景:可以给孩子们一张表,描写一个场景,可以从孩子的六大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去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怎样,把这些真实感受写到文章里,或者讲给别人听,听者就会有特亲切,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事角色: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好办法——写自己的内心,想什么?感觉怎样?而且最好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有变化的想法和感受。
开端:为了一开始就能把读者“抓”住,还需要加一些“钩子”,比如生动的对话,有细节的描写等等。
发展:叙述性故事里的一系列事件肯定是有顺序的,流程图是最好的帮助孩子整理思路的工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果来划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添砖加瓦”,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主人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怎么想的?感觉怎样?故事发展中呢?最后呢?
结局:在故事结尾时,为了让读者感觉读了这个故事后,有能带走的、对他有用的东西,往往还需要加个结论,比如通过这个故事,我感觉怎样,学到了什么。
3、写完故事后自检
自检,除了检查有没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之外,还需要检查一下,以上提到的那些方法有没有用到,比如有没设计故事主人公的想法和心情,这些想法和心情会随故事的发展而变化吗?或是在描写场景时用到一些感官感受的细节了吗?
孩子掌握了以上这些方法,无论是写故事还是讲故事,都会表达得比较完整和清晰。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熟能生巧、自由发挥的话,故事肯定会呈现得更加生动精彩。
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可以从写作能力入手,孩子的口才得到锻炼,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因此,要想孩子拥有好口才,可以试试教孩子写故事。
#视频号:天第书院
PS: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天第书院】,以国学教育智慧为出发点,分享关于个人成长、夫妻关系、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干货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