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满怀的下午,一个人坐在小小的阳台上,捧着一本小小的《诗经》,静静翻看。柔软的光线悄然落在书页上,微微有些刺眼,爬山虎懒洋洋的躺在墙面上,身旁有风轻轻吹过,于是树叶就悄悄地唱起了歌。我安静的听它唱着,唱着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毛姆笔下,六便士与月亮只能选取其中之一的无奈,是沈从文的湘西边城里的淡淡忧伤,还是爸爸落在城南旧事里的那朵小花?生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种种滋味汇聚其中。但我还是最喜欢《诗经》里的生活,平平淡淡,何其自然。
《诗经》中的爱,是直截了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是不爱,亦可决绝地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出征回乡,是“杨柳依依”,也是“雨雪霏霏”。久别之后,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有“殷殷其雷,振振君子”。一言一句,流露着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生活中处处是惊喜,相较于那些处心积虑而来的幸福,《诗经》里最为普通的温柔与美好,简单,却不凡。
人们常说的诗意的栖居,其实就在《诗经》里。它从不奢求家财万贯,妻妾成群;也不妄想加官进爵,封侯拜相。它所希望的,是邻家小女儿正值豆蔻,等着夭夭桃花时节,自己的少年郎持聘礼而来;是念着鹿鸣呦呦,与贵客对月畅饮。当然,作为中国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品集,《诗经》不仅仅记录了人生的欢喜,也诉说着生命的无奈与伤痛。《国风·魏风·硕鼠》篇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食粮,正是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体现,更将庶民内心的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最妙之处便是在于乐哀相衬。记得昔日,换上戎装,你我惜别,杨柳依依绿如绦;待我归家,褪下战袍,雨雪纷飞,斯人两鬓已斑白。短短十六字,写尽了时光流转,世事变迁;道完了悲欢离合,五味杂念。
世相人情风雅颂,或许这就是《诗经》的不朽之处。它不是一个人在象牙塔里穷经皓首所得,而是千千万万的民众合力而成的。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大家名士的冠名;但它有着朴素而又动人的愿望。它仅用小小一卷经书,便写出十五国风的千娇百媚,写出了雅颂之美。你很难想象,头顶烈日,双腿沾满污泥的农民随手写下的句子会流传千古;河边浣衣女轻哼的歌谣会被万人传唱。但这就是《诗经》的奇妙之处。它用淳朴明了的文字,守护着每一个平凡却又不甘于平庸的人,守护者他们简单的梦。
书者,述也,文以载道,书以寄情。都说翻一页纸,便可知三生事。读《诗经》,是怡情,亦是明志。这个时代,我们走得太过匆忙,也太过紧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抢道,开始藏起自己的表情,开始习惯性的活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城市中,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乡村里,我们更是将自己埋在学习工作之中,尽力跟上城市的脚步。生活变成了一辆拥堵的火车,人们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上上下下,互相推搡着。我们没有时间看看窗外的景色,也不记得要看看窗外的景色。四季轮回,我们忘记了自己究竟有多久没有好好地赏一次月,读一本书,喝一杯茶。生活并不缺少爱意与真心只是我们缺少了感知时间与真心的能力。我们应该静下来,找一个安静的午后,或要三俩好友,或是独自一人,读一读《诗经》,感悟先秦时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和人生态度。给自己的心灵找一处栖息之所。
合上《诗经》的书页,却合不上理想的芬芳。千年之前,我们生活在农业社会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千年之后,我们早已步入科技时代,我们可以坐着高铁,从南到北,看椰岛风情,看北国雪城;我们可以换上行装,在沙漠里走一趟,在南海里游一回。我们期待着幸福美满,国泰民安。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前进,会跌倒,会摔跤,会心碎了一地。但至少我们都还记得最初的梦想,为生命找一个安静的家。现在的我们不必在天灾面前卑微,也不必在豺狼嘴下抢食。但是我们面临着疫病的威胁,面对着国际政治经济场上的波云诡谲甚至更多的风险。但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心里写下一首自己的诗,当每个人的诗汇集在一起时,就拥有了一本属于这个时代的《诗经》。
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三毛说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任日月星华,风吹雨打,没有离别,没有改变。”可我觉得,不用等待来生。生命就这棵树,它活在《诗经》里,更活在每个人的心里,从未改变,也从未老去。
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我们就选择了追求天真无邪,平安喜乐。而这份理想,经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刚好被岁月记录,汇集成了《诗经》,安静地睡在书架上,等着后来人翻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