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受到了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学习不好,就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就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不好,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还是非常幸福的,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怀念求学的时光的原因。但是,我还必须注意的是,除去应试教育的学习,我貌似什么都做不了了。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更确切地说,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连应对应试教育的能力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对于将要面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无助感。我知道这里有曾经的不努力所带来的后果。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在求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上学期间,我没有读太多的书,也就导致了,我在现在的生活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的信念,没有价值观和信念的支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面对着这个世界,看着所有的人都比自己优秀的时候,除了无奈,以及无奈之后的被迫的努力之外,我仿佛什么都做不了了,我只能看着自己在一步步的倒退。在时代的前进的途中,我一步步的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或许,诉诸写作可以释放内心一丝的苦闷吧。回想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乐观,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可以撬动地球的人,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狂妄自大,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学会,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学会。然而事实上,自己的这种狂妄和自大真的是一文不值,甚至是为自己的将来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祸根。这样的想法会使自己变得自以为是,而什么也不做了。这就是自己不读书带来的代价。找不到了精神的支撑。
如果说读书的话,是从大四的时候开始的。但是回想那时候的自己看书简直是不像话。把读书只是当成一种消遣。可是这是应该奋斗的年纪。读书就应该带有功利性,没有功利性的读书,怎么可能会有效率。我发现当时的自己是做错了的。是把读书的活动颠倒了的。不带功利性的读书纵然是一种好的读书的境界,但是这应该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以后。而不应该是在最需要努力的时候,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消遣。对于读书的功利性,我以为应该是带着问题和目的的去读,这样,才能够把书读懂,读透。
曾经为了能够读书,选择一份教师的职业。当然这句话并不是十分地确切。应该说当老师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能够读书。但是当了老师之后发现自己的时间又变得少了,能够读书的时间又不如上学的时候多了。
但是,必须明确的就是读书还是必须得坚持得,如果不读书得话,那么就真的是直线得倒退了。但是我应该反思自己得读书的方法了。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适合慢条斯理的读的。有些书是需要速读的。这是我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我的读书的速度太慢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书,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但是这样的读书的方法是有很大弊端的。这样的读书方式,会导致一本书很难快速的看完,久而久之,就会对读书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所以在以后的读书应该着重的提高自己读书的速度,只有速度保证了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量,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去谈读书,读书太少是没有资格谈读书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一个问题,我以为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也是不够的,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读书的方式。以输出为目的的读书,其效率也必然是更高的。想象自己的读书,一直是把读书当成一件消遣,结果输入的知识没有被激活。没有激活的知识,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要通过输入和输出的方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得到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