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五章 情境认知》
进入拆页前先了解情境认知是什么。
P132
情境认知理论…宣称,每个人的思维是适应于环境的,也就是说,是情境化的,因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他们想象其活动的方式,他们身体上所做的,是结合在一起发展的”( Clancy,1997,pp.1-2;斜体是原有的)。而且,人们所知觉的,所思维的及所做的,是在一个根本上社会化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拆书十三
P133
(二)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
在情境观中,学习被视为逐渐参与到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是参与,这“将注意集中于如下方式:它是个人、个人的行动\世界三者之间的……一套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关系”(Iave& Wenger,1991,p.50)。在这种观点中,学习是一个共同创设(co-constitutive)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通过其行动及在世界中的关系而发生改变或被转化(图5.2)。例如,考虑一下“研究助理”中的卡洛。作为一种学徒,通过当研究助理而学到的内容,或许使他成了最富有戏剧性变化的人,从查找文献的边缘角色转到了决定研究项目可能采取的新方向的更中心的角色。但他还作用于他的环境而且其他人,包括其研究顾问,在与他的相互作用中也学到了某些东西。
个体与环境的这一辩证法已提示某些研究者不再认为情境认知或情境学习的标签在语法上有误导作用。正如格林诺( Greeno,1997)指出的:我用“情境”一词来指称一种理论观点……因为其他术语表明有些学习或认知是情境化的,而有些学习或认知不是情境化的。在情境观中,假设所有的学习和认知都是情境化的。(p.16)
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还意味着个体参与的不止一个共同体,而且,通过其个人的参与轨迹,他们还在每个共同体中获得了自己的身份( Wenger,1998)。重叠的实践共同体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我新近组织的一次会议分会的经验,这次会议是为我所属的专业联合会而组织的。我请我的一名博士生和我共同主持组织过程,而且我的邀请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关系的辩证性。一方面我想让他获得一种专业经验,这种经验在他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时会给他很好的帮助。通过组织这次会议,他将与该领域的其他专业人员相互作用,并看到他们正在写作的研究论题和思想的范围。这部分经验是与实践共同体相一致的,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都对各自的角色很满意。他作为学生,我作为教授和导师。
另一方面,我知道我学生的计算机专长远远超过我的能力(在进入博士计划之前,他已作为计算机分析员和教师而工作了)。考虑到学会的意图是尽力以电子方式提交和评论论文,我认为我学生能提供的技术帮助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样,当我们着手会议的组织过程时,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实践共同体,不过我们在其中的角色颠倒过来了。当碰到组织过程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时我变成了学生,他变成了老师。在其他方面我们是平等的伙伴,共同承担与论文提交者和评论者沟通的责任,选择出最终构成会议计划的论文。在这过程中不存在问题但我们的相互作用以及我们参与到这一特定的实践共同体中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双方。学习是参与这一思想“塑造的不仅仅是我们所做的,也塑造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解释我们所做的”( Wenger,1998,p4)。
「I,重述知识」
用两三句话语解释什么是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就是参与情境活动中人们都是学习者,相互为学生与老师,彼此作用,创造了一个世界,并且有了改变。
「A1,激活经验」
请列出你现在所处的所有实践共同体。并描述你处于这些共同体中你的角色,你的贡献,你们的成果。挑选一个实践共同体,描述你在其中是如何学习的。
2009年我第一次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文本写作。当时我根本不知道生涯规划书的文本模板是怎样的,但是作为老师懂得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合理,选材是否恰当,事例是否合适等。
我是看了学生生涯规划文本书的初稿才知道文本是那个样子的。这时我向学生学习到了生涯文本书的结构安排。接着就学生所呈现的内容,我给予支持指导帮助,我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有质量的生涯规划文本书,被选送到省里,学生有机会登上舞台展示,获得了优胜奖。而我也知道了生涯规划文本书的写作结构,技巧等。
反思: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互为老师,她帮助我了解文本的样子,我帮助她提升文本的质量,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A2,规划运用」(选做便签)
在你的课程中,拆书活动中,你如何运用实践共同体这个概念设计小组活动,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获得学习。
如果你没有教学活动,那么想一想,实践共同体这个概念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比如分配任务、节日出游,请具体描述可能的场景。
在创业课程教学中,我们会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创新设计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老师、项目经理、活动小组的五位成员一起建构实践共同体。教师在介绍活动时讲一些创业项目设计的大原则,项目经理会用他特有的方法组织成员讨论,收集信息,成员会贡献出各自的智慧。这样参与者从中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