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我年轻的时候叫“铁饭碗”。好处在哪,不需多说。
“我的一个学生考上编制,一个月才2000元。”在国内211大学里当老师的朋友说。
“就这么点工资?”
“对,经历了这几年,财政很困难。据说以后还要降低30%的工资。”
“可伶的年轻人。”
我说的可伶不仅仅是指工资,而是所谓体制里的工作。想这位削尖脑袋考上编制的学生,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还要面对一眼就看到头的未来,不免唏嘘起来。
说到工作,人最怕什么?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消耗感和焦虑感。
我曾经问过大二的女儿,有没有考虑当公务员?
没有。她说的很干脆。
我明白她绝对不是那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人生很短,她不想太无聊。或者说,她不想太稳定。
我也想对年轻人说,人生,需要折腾。但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们的就业环境实在是太卷了。拼学校,拼学历,拼家长,拼背景,拼资源,或者还有更多的,唯一不是靠能力,靠兴趣。
我希望,年轻人的眼里不能失去光。人活着没有那么多标准,你追求的稳定,如果不是你心甘情愿,终究会成为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再说我,一个在国内就要退休的年纪,却被折腾起来做了管理者。离开一线,管理者的工作,对我来说,无魅力更无成就感。我很奇怪,我为什么不喜欢。看到一些管理者退休后又申请被返聘,我终于明白,原来他们只能这样选择。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挑战的能力。
在一个熟悉的体制内,享受着熟悉的待遇,这也是一种对稳定的追求。不想指责或者批评什么,谁不需要先吃饱呢。
好在现在的我喜欢看小说和写作。写作的时候,我的心是笃定的,是踏实的,是幸福的。这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一想,又觉得享受爱好的背后,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支撑的。我希望那位每月2000元的考入编制的新社会人,不要被环境改变,找到自己喜欢而又能让自己投入进去的事情,不要在稳定中放弃,不要让自己的眼神变得空洞。
不过,人啊,在现实面前,都是俗人。没有人饿着肚子谈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