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原名“仁道與《世界和平飲食》”,被展鵬兄改為“素食如何拯救地球?”,此名不合本人性格,卻確是該書要旨。
2018年6月15日在沙梨頭圖書館講座的標題Will Tuttle在書中強調,為不同事物建立有意義的連結,也就是搞清楚事物的來龍去脈,明確自己與整個生態系統、社會系統中的關係,是人類生存智慧的關鍵。但非常遺憾的是,人類上天下海,控制電子量子,每年有海量科學研究,卻鮮有人關心的飲食選擇對星球命運、生態平衡、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心靈成長的重大影響。他的建議是,應擴大慈悲之圈,透過推廣較低耗的純植物維根生活,最大限度減少地球和人體的負擔,以達到身心健康、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目標。
在我看來,這是以中國傳統思想反省世界:透過《大學》“格物、致知”(有意義的連結產生智能)認識肉、蛋、奶產業的危害,再以《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擴大慈悲之圈)的推恩精神,以達到修齊治平的終極目標。
在講座中,我用了一張自己製作的“食物選擇和慈悲之圈”的示意圖,嘗試用能量轉換的理念解釋個人觀念和社會狀態如何受食物選擇的影響,並以此作為程頤“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印證。
一位書友表示對那張“食物選擇和慈悲之圈”的示意圖很感興趣,希望多加解釋;說贊成並嚮往“仁道”,但他又同時因為意識到世界盛行“弱肉強食之道”而感到糾結,問我仁道和“弱肉強食之道”是什麼關係?我當時的回答是,每人眼中的“道”各不相同,我們應該在格物致知的基礎上,選擇裨益於自己和子孫後代之幸福的道。
其實,當時閃過腦際的是佛家的“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弱肉強食之道”其實就是除了“天道”之外的五道的思維模式。其實,這六道並非要開天眼才見到,凡此種種莫不歷歷在目:好戰即修羅,痴情在人間,愚昧是畜生,饑渴活餓鬼,殘酷造地獄……
擴大慈悲之圈,其實不是什麼驚天偉業,只是真正格物致知後的必然選擇:向較懂善待彼此的“天道”進發。(凌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