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过去两周了。新的一年到来时的兴奋和躁动差不多已经平复了,去年的“旧心情”渐渐回复如常。
前天遇到一个年轻的朋友(他元旦给我发过一条富有激情的短信),我问他当下的感受和想法,他只简单地说了几个字:“焦虑,仍然是焦虑。”
我问他:“你已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新年计划,怎么还焦虑?” 他说,他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他并不知道现在努力在做的事是否值得做,时不时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不是自欺欺人就是老生常谈,打开微信看到大家在热烈谈论很多事,觉得自己一件都没有做,也不能做,甚至一句话也插不上,就觉得被大家扔得越来越远,做事的心情顿失,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无所事事,所以就更加焦虑。
他问我有没有摆脱焦虑之法,我半开玩笑地说,焦虑很像眼下正猖獗的流感,得了流感的人都知道从来就没有特效药,打针吃药顶不了大用,但也都在打针吃药,让治感冒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好在流感死不了人,难受一阵子就过去了。
他反驳说,焦虑可不像感冒,不会难受一阵子就过去了,会让人一直难受,甚至可能越来越难受。我说,治流感唯一的“特效药”是免疫力,还有就是少去人多的地方。对于焦虑,也可作如是观。
焦虑很像是一种传染病毒,焦虑的普遍流行说明人们对焦虑的免疫力的普遍下降,也说明人与人互联度倍增,爱刷微信与焦虑感的强度,是正相关和强相关的。
为此我给他讲了一个老故事,老到可能在小学课本里就有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叫“王戎识李”。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戎的小孩。王戎虽然只有七岁,但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他的认知能力高出别人一大截。
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突然,路边有一棵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树上长满了李子,小伙伴们一哄而上,抢摘李子。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小朋友们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充满竞争意识如何手忙脚乱的场面。但王戎站在那里跟没事人儿似的,淡定得令人生疑。
有人经过,看到这情景,就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平静地说话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说,这棵树上有这么多李子不假,可它是长在路边的,这些李子没人摘,一定是不能吃的苦李子。
这人听了,就摘了一颗,果然苦不堪言。紧张、忙碌地抢摘李子的小伙伴们算是玩了一把行为艺术,白焦虑白忙活了一场。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可以做各种解读。
记得我第一次听说索罗斯的“点错成金”的“金融炼金术”时还想到了这个故事。面对一个运转得轰轰烈烈的场面,明智的如同有“法眼”的人往往能在热闹场中保留几分冷心肠,看到身陷其中的人决不可能看到的漏洞和败笔。
大家都看到的机会肯定不是机会,“机会”中深藏的错漏才是机会。只不过,发现这样的漏洞非常人能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炼金术士”。
王戎没有索罗斯那样“阴险”——有意制造打扮成机会的陷阱,批量唤起“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的人们的愚行,持续地让自己真正地暴富。用今天的话说,王戎只是让自己从低维升级到高维,实现了“认知升级”,从而与众人的“喧哗与骚动”保持着安全距离,“不无悲哀地看着这群不知道悲哀的人们”。
再次套用华为那句万能的Slogan,王戎只是“决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性资源”。
如果让我对焦虑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我会说:
所谓焦虑,就是无方向、无目的、无结果地把宝贵的心智能量消耗在毫无战略性可言的机会点上。
我讲完了这个小故事,顺便提醒这个年轻的朋友:没有摆脱焦虑的灵丹妙药,但要想不让焦虑缠身,至少可以不去理会那些靠发布、传播“2018年最赚钱的十大机会、十大行业”之类的大师们。真正看到机会的人是不会满大街将机会广而告之的,他们的常态一直是四个字——不动声色。
但为什么总有发布“十大机会”的大师呢?一种可能是,他们别有用心,展示“机会”,预埋后门,唤起愚行千百万,适时“钓愚”。
但我相信这样有成色的大师一定少之又少。大多数大师都属于在股市上赔了钱或者根本不敢进股市,老实本分地靠写《股市秘笈》、《炒股就这么几招》赚钱的作家,或者是靠制造、渲染焦虑进而贩卖焦虑解药的写手。
我喜欢画家老树,是因为他那种不焦虑的风度。我相信他是对焦虑没有解药也不声称有解药,但对焦虑有免疫力的人。有一首歪诗据说是他写的,“天色将晚,抱妻上床。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不管是不是他写的,这几句歪诗倒是体现了他焦虑的“软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