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读书原创文字集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作者: 青洛小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18:11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努力是自我成长道路上唯一可控的内在要素。

    畅销书《异类》《刻意练习》也在强调: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更要相信努力的力量而不是天赋。

    马修•萨伊德的《天才假象  从刻意练习、心理策略到认知陷阱》也告诉我们:所谓“天才”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是长时间刻意练习的成果。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除了进一步证实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天才假象》还告诉读者一个更为重要知: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马修•萨伊德自己就是“终身成长”理念的学习者与践行者。他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多门学科: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并且都已一等成绩毕业;他还是英国乒乓球名将,新闻界举足轻重的“年度体育记者”;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不仅如此,他已出版畅销书《黑匣子思维》……

    马修•萨伊德在《天才假象》中围绕“终身成长”,从内而外讲述了反馈思维、成长型思维、“双重思想”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当我们选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后,要在努力的过程中用这三个指南时时鞭策自己。

    一、主动寻找反馈,从反馈中寻求进步

    关于反馈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科学验证,这里不再赘述。

    马修•萨伊德自己就是主动寻找反馈的受益者。1992年,他在中国教练陈新华的指导下练习乒乓球。

    陈新华教练告诉他:“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就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些动作是对的。”陈新华教练教他学习正手击球法。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马修•萨伊德的训练就是在练习—反馈—练习的不断循环中进行。最终,他正手连续击球的速度与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从15个到200个的飞跃,实现了至少10倍的提升。

    马修•萨伊德总结了反馈的力量:“反馈就是火箭燃料,将推动知识的习得过程。没有反馈,再多的练习也不会令你出类拔萃。”

    既然反馈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做才能获得有效反馈呢?

    相信我们都知道教育学家波尔加培养三个女儿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波尔加这样培养女儿们的棋艺:研习著名国际象棋大师间的历史性对弈。

    具体做法是,棋手完全复制前人比赛的情境,摆好棋子,每走一步就与大师的走法进行对比。分析:大师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如果推理的?对整个棋局他是怎么规划的等等。

    马修•萨伊德建议的这个方法跟斋藤孝教授在《规划力》 中提到的逆推法本质是相似的: “通过利用优秀的规划力所做的成品来看透规划力。”

    运用到写作上,我们学写书评,想要获得大的进步,可以借鉴这个方法:选择优秀书评和自己写的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保持内在动机

    有了反馈,好比给成长安装了检测器,随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从而获得提高。

    但反馈,主要是在外力推动下保持进步。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反馈会起到相反的运用。

    为了始终保持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中的核心主题。马修•萨伊德在《天才假象》中引用了《终身成长》的很多案例来说明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习者相信努力而不是天赋,他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内在潜能、提升智力和能力。即使中途失败,也能敢于面对失败并且从中获益,相信“失败是卓越的必经之路”,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更进一步的成长。

    爱因斯坦的这番话便是对成长型思维很好的说明:“如果我试了一万种方法都不凑效,这不算失败,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朝成功又近了一步。”

    和成长型思维相对的就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者认为智力能力都是天生的,做不好一件事就是因为我天生不适合做这件事;成功的时候则会把原因归于“我本来就很聪明”。

    很显然,成长型思维才是促使我们长期坚持下来底层逻辑。

    然而,懂得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它;也不能误认为这两种思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换句话说,即使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也有固定型思维的时候。所以,重点是我们要刻意培养成长型思维。

    遗憾的是,马修•萨伊德并没有在《天才假象》中告诉我们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法。不过,我们可以运用他的畅销书《黑匣子思维》中阐述的方法。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我们可以在行进的过程中像飞机一样给自己安装一个“黑匣子”,细致记录自己的思考、步骤、策略、结果等各个环节,比如用一本笔记本完全足够。

    如果出现失败,便可以打开“黑匣子”,分析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并且在以后的过程中排除掉这些错误因素。这才是面对失败的理性做法。

    从敢于面对失败到分析失败原因再到排除错误因素,培养成长型思维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持续前进,坚持也便变得不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困于当下的失败与成绩,一直朝着终身成长目标迈进。

    三、运用“双重思想”,为心灵护航

    除了外在反馈与内在成长型思维,我们在选择不断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

    马修•萨伊德顺建议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双重思想”,他说:“无论是对于一流运动员还是其他领域的精英而言,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双重思想”。

    那么,什么是“双重思想”呢?

    马修•萨伊德借用了《1984》中奥威尔对“双重思想”这一术语的介绍:“双重思想是指有人具备一种能力,能够在脑海里同时持有并接受两种相违背的信念……事实不合时宜时,当事人可将其忘却,而有需要时,当事人又会将其从遗忘的角落里拽回,并需要记多久就记多久……所有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六次大满贯得主尼克、法尔多描述“双重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击球时,对自己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评估失败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好之后开始击球时,就要摒弃掉所有消极因素,从不质疑、迷之自信地击球。

    泰格•伍兹便是“双重思想”这种心理操控能力的拥有者。可以说,这种能力成为保证他一次一次胜利的有力武器。

    马修•萨伊德把这种状态称之为“非理性乐观主义”。事实证明,在这种状态下的发挥也是最好的。

    除了保证最好的发挥,“双重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防止“死机”。

    马修•萨伊德结合多位出色的运动员与自己发挥失常的经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死机是一种个体处在压力环境下神经系统失灵的现象”。

    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如何防止临场发挥失常?运用“双重思想”。

    马修•萨伊德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2002年冬奥会盐湖城500米速滑首场比赛临近时,21岁的英国速滑选手萨拉•琳赛一直在喃喃自语:“只是速滑而已!”“只是速滑而已!”

    这个举动另很多人不解。

    因为萨拉•琳赛为了这次比赛已经艰苦练习了4年,这是她的奥运会处女秀,也可以说,这是她的生命。可她为什么要给自己强调“只是一场速滑而已”?

    因为4年前她曾经经历过“死机”,她在为自己减压。结果出乎意料的精彩,这一次比赛,她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排名。并且通过这样不断练习心理操控能力,她在4年后的都灵奥运会上跻身世界前8。

    她用的方法就是“双重思想”。韩国麦肯锡公司创始人赤羽雄二在《终身成长行动指南》中提出的两个原则:“设法建立自信”和“培养乐观心态”也在强调终身成长过程中心理调控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良好的心态可以说是成功的关键。不然,一旦心理平衡,再好的水平也发挥不了作用,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本可以避免的失败。练习心理操控能力,运用“双重思想”,才能做好成长路上的心理护航。

    过去的10年,你可能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机械式的工作。回望过去尽是蛮荒;展望未来,仍是当初的模样。你困惑煎熬,始终找寻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10年后,你在蓦然间醒悟一生不能如此荒废。你开始寻找,开始实践,开始想着突破。可是行走路途中发展困难重重,荆棘遍地,成长的道路越走越焦虑。

    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状态,不妨看看《天才假象》。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那么,请我们每一位心向成长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并能做到及时反馈、培养成长型思维、运用“双重思想”,做一名终身成长者。

    你想要的生活,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与你不期而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成为天才,而是为了终身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qm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