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
书中记载了许多喻嘉言治病的医案,在每个医案后面的论述中,引用最多的就是《黄帝内经》的内容,还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至于用方,还用过宋朝钱乙医生的泻白散,在论述单腹胀治法的时候,还引用了一段我们熟悉的内容,喻嘉言说:在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中,许叔微说自己小时候“夜坐写文,左向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暑月止右边有汗,左边绝无……”最后他自己制作了苍术丸,给治好了,怎么样?熟悉吧,我们在许叔微的故事里面见到过,原来喻嘉言也读到这些内容了!
这下真相大白了,哪有什么异人传授的“秘方”啊,原来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如果非要说秘方,也就有几个人家许叔微给公布出来的所谓“秘方”,但是从宋朝到明朝,专利保护期早就过了。
先议病后用药!”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奇怪:“先议病?这可够新鲜的啊,什么意思呢?”
喻嘉言老师面对着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睛,开始解释:“先议病,就是在诊完了脉以后,先别急着给人家开药,要先自己仔细思考,然后给人家把病讲清楚,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得的,您的体质是什么样的,现在问题在哪儿,如何治疗,用的什么法,使的什么药,会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要先给人家讲清楚,然后再给人家下方子开药,经过这样仔细的思考,就会保证大家少走弯路。”
议病式,喻嘉言的这个议病式一提出,可不得了啦!有分教,从此,中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病历格式诞生了!
喻嘉言说:“接诊一个患者,您要先写下接诊的年、月、日、地点,还要记录患者的年龄、体形(连胖瘦都要记录,还有个子的高矮)、肤色、皮肤的枯燥或者润泽、说话声音的清浊、说话声音的长短、情绪如何、什么时候发病的、服用药物的历史、以前服药的效果、病情白天重还是晚上重、身上寒热如何、饮食如何、大小便如何”等等。
顺便插上一句,这个病历的格式绝对在今天都不过时(当然,除了里面没有西医的内容),而且其中有些内容甚至比今天的更加完善,比如,关于患者说话声音状态的,一般情况下今天就不记录了,但是实际上这个闻诊(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鼻子的那个闻)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的,现代研究认为说话的声音的确是诊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澳门大学就研究出来一个声音诊断仪,录下声音后经过分析,居然和我们用其他方法诊诊断得到的结论几乎相同,这个仪器我参观过,当时令我感慨万千。
“这回内容可真够多的了!”弟子们纷纷想。
喻嘉言老师用粉笔头打醒了一个有点走神的弟子,然后很耐心地告诉大家:“别急,还不够!”
“啊?”
“你为什么要写下接诊的年份啊,为的是你要了解患者患病那年的天干地支,所以要标注上该年的运气(别误会,不是我们说的好运气的运气,而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天体运行导致的气候大格局变化的理论);为什么要写下月份啊?那是要记录春夏秋冬四季对患者发病的影响,这也要写下来;为什么要写下接诊的地点啊?那是要考虑到地理情况对患者的疾病的影响,要记录下来”
还要写下用的是什么方子,根据什么组方的,方子中的药都是什么性味的,要用来做什么,什么时候能够见效,什么时候能够痊愈,都要事先写下来。”
《尚论后篇》
这本书里就记载了一位从杭州来的叫做“程云来”的同学的提问,他就《伤寒论》中自己搞不懂的十六个问题进行了提问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些回答的最后,喻嘉言教授对这个同学居然看出来王叔和同志的错误而大加赞赏(王叔和,西晋医学家,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喻嘉言教授对他很有意见,认为他整理得不好),喻教授认为该同学“具过人之识矣”,然后用了一个非常夸张的句子“敬服!”来结束了这次回答。
这就是《伤寒论》研究史上著名的“错简派”,此派影响甚大,后世的许多医家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研究《伤寒论》的。
为了更好地给同学们讲述这个理论,喻嘉言教授把这个思想整理了一下,写成了两本书:《尚论篇》四卷、《尚论后篇》四卷,作为教材,发给同学们学习。
在这两本书中,如何使用《伤寒论》中的方子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毕竟经方俱在,大家按照自己的心得去使用就可以了,这两本书中最为重要的,是喻嘉言教授突出地讲述了温病的思想。
P331温病?什么是温病?
现在的中医对外感病的治疗分为两大派,一个是伤寒派,他们认为仲景论述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统称,伤寒方可以治疗一 切外感病;另一派就是温病学派,他们认为仲景只是讲了寒邪侵袭人体的情况,世界上还有一种寒邪之外的温热之邪,这种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治疗方法与伤寒是不一样的,这一学派到了清朝逐渐发展成熟了,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治疗外感病的各个领域,这个温病学派的出现,是中医学说进步的表现。
P559从明朝的吴又可医生那里,他把瘟疫从伤寒中给单独列了出来,后来,温病理论逐渐从瘟疫中又独立了出来,在清代,经过叶天士等医家的完善,这个理论最终形成,它流传最广泛的地方就是江南地区。
王孟英就是温病四大家中的一位,他的《温热经纬》一书,是温病理论的巅峰之作,学术价值极高。(《王孟英医案》和《温热经纬》书店皆有卖)
以前学术界以为,既然晚清的江南地区
是温病理论的发源地,又有那么多的温病大家,那么民间医生应该对温病有着足够的认识吧,可是我经过研究发现,不但认识不足,而且是严重的不足!
在《王孟英医案》这本书里,352例前医误治的医案中,居然有191例是可以断定的温病,被错误地按照伤寒治疗了,被错误地使用了温补的居然占到了173例。
所以我认为,在晚清的江南地区,广大的民间医生对温病的了解是不够的,这个新兴的学说虽然似乎有走红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得到所有医生的认可,很多人还不懂什么是温病呢,一看见外感,上来就是麻黄、桂枝伺候,结果总是治疗不好。
王孟英他为了推广温病理论,收集了别人识别不出,自己最后用温病理论给治疗好的医案,写出来,印成书,广泛发行,让更多的医生认识到不能上来就使用温热发散药,要学会处理温热病。
日本的体检医院
喻嘉言蓄发下山,重新走进了世间。
此时的喻嘉言已经达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而是强调治病与调心并重,因此获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靖安县志》用了一个很生动的细节来记载当时的盛况,它说喻嘉言家“户外之履常满焉”,也就是说门外摆满了进屋的患者和家属的鞋,估计蔚为壮观的。
这种治病与治心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经不大讲了,或者把一部分活儿干脆推给心理医生了,现在您在看病的时候如果见哪个医生给您瞧完病,还跟您推荐佛教思想,估计您的心里会犯嘀咕的。
但是日本人学去了,前些日子碰到了一个日本体检医院的院长,他说在日本,在体检以后,除了正常的体检数据外,还会根据心理学量表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如果是过分关注于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就给他推荐佛家思想;如果是很消积的人,就推荐给他儒家思想;如果是杂乱无章,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在意的人,就给他推荐道家思想,这样下来,各得其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