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表明:不握手对人的行为没什么影响。但如果和参与者握手,时间越长,他们表现出来的互动兴趣和笑容也越少,变得“笑不出来”,甚至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所以很显然,即便你心怀善意,但只要握手超过三秒,它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既不会让人觉得你友好,还会让对方不爽。
控制在三秒钟之内就刚刚好。也许大家彼此之间的(假)笑会减少,但起码感觉上会自然舒服得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63148c7eeeea82af.png)
该研究负责人心理学家Emese Nagy博士还特地补充道:人们有时很容易忽略“适当”握手的重要性。
尤其是一些政客,他们特别喜欢握很长时间的手,还觉得在镜头面前这么做会让人印象深刻,一副很讲礼貌的样子,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权威”。其实…都是想太多。
这只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对工作产生也会负面影响,还影响人际关系质量。连那些看电视和报纸的民众都会觉得你讨嫌。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c45481b3276ed0b0.png)
所以,“握手”虽然是个常见的小事儿,但也还挺重要的。虽然除了一些正式场合或者商务场合,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在打招呼的时候会选择握手这种方式。
而且在大家印象中,“握手”和鼓掌差不多,看着简单得很,不要动脑。但如果万一真的做起来,指不定还真会出点bug……
所以就算暂时用不到,我们也可以先了解一下,怎么“握手”才能显得真诚而不奇怪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64a68d1c5bfadefc.png)
2010年,曼彻斯特大学前心理科学系主任杰弗里教授就为我们总结过一系列“标准握手”的要点。他将握手的力度、眼神交流、手的温度、姿势和距离等关键因素都考虑在内,认为只要人们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正确地通过“握手”表达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38f3ad8265fcd5b1.png)
用右手和对方握手,完全握紧并用力按下(但不需要过于用力)
确保自己手指在对方的手掌下方
将手放在彼此之间的中间位置
手掌干燥,以中等力度摇动三次
保持时间不超过3秒
眼神交流,表示真诚
面部要有自然的微笑,并适当说几句话(不然会尴尬死吧2333)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a8598e62114ed667.png)
(当然也不必像有“铁钳”之称的印度总理莫迪一样,下这么重的狠手哈,他这种可能是一秒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4645ff541ee314bf.png)
(不过如果让我握的是这两双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1085/0fcf4ab742dbdade.png)
咳……看来“握手”的确是一个看似普通、实际上又十分巧妙的社交礼仪。
你get了吗?
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的社交情景容易引起你的焦虑呢?
欢迎在评论里和大家分享~
Source:
https://lifehacker.com/how-to-almost-always-pick-the-right-handshake-164483075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