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卡迪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 福尔克·格莱维尔(布鲁克伯爵)《卡伊利卡》
想一想,一位罹患肺癌,濒临死亡的父亲该给未满周岁的女儿留下什么印象?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壮志未酬的神经科学家,早夭的肺癌患者,保罗·卡拉尼什身后自有如此名号,还有这本书,可他真正想传达给女儿并希望其继承的精神和灵魂,都包含在这首短诗里了。
保罗的一生,都是围绕着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一人类终极命题展开的。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渴望,萌于少年时的文学世界,长于大学中的弃医从文,成于肺癌后的向死而生。这就是保罗一生的精神本源和生存动力,也是他一切选择和决断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作为读者,一个旁观者,很难去真正完整体会保罗的一生的经历,他的追求,他的收获,他的遗憾,不过基于此书,我们有望去贴近那个伟大的灵魂,并有所收获。
在即将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死亡让生命戛然而止,该如何去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保罗的遭遇要比一般人更悲惨些,在人生的巅峰时一切都化为泡影,在一个有无限希望的年纪,人生不再是阶梯上升,宽阔无垠的死亡沙漠足以淹没任何一个旅行者,已是必输之局,该如何呢?保罗前半生见够了死亡,对死亡的思考也已竭尽全力,可是正如他弃文从医的原因一样,再也没有比直面死亡更能看清死神面目的了。当死神来临的时候,保罗和大多数人一样,毫无准备,茫然困惑,不知所措,从度化病人的医生,变成了最需要帮助的绵羊。多年来,他治疗过无数病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来他应该看见并且追随他们的脚步前行,然而眼前一片白色沙漠,空荡,荒芜,暴露,白茫茫的光如暴雨过境,抹去一切熟悉的痕迹。他要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活下去了,而且如何面对存在,如何面对自己。死亡面前绝没有宽恕可言,对于一个即将结束一切的人,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值得奋斗的,说到底我们无法战胜死亡,要么如愿充实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刻都有深远的意义,到最后心安理得的去死,要么一事无成,自怨自艾,在无穷的悔恨和抱怨里跌入死亡的深渊,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对于真正贴近死亡的人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死神,更是自己,自己动摇的信念和萌生的怯意,一切负面的情绪都汹涌而来,深埋于基因中的对死亡的恐惧足以打败人心中的乐观,坚强,理性,并钩挑起无边无际的黑暗。其实,就这个方面,保罗存在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大于一切,他的经历我们无法模仿,他的方法也并不十分出奇,就这么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明白的朴实真理,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人能从这些经历里收获态度,观念,方法,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作为一个最终坦然面对死亡,并且无限接近完美渐进曲线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到底,他能做到,人人都有希望做到,你,我,他皆可。当然,对于那些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生存和死亡问题的人,保罗的经历可以充当一本人生的教科书,教会一个人如何度过每一段有深远意义的时光,如何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医生,病人,丈夫,和父亲,如何周围的所有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在这种生命的联系中找到意义,当然还有高尚的品德,真诚的灵魂,他给予读者太多太多。
人在一生中要面对很多死亡,父母,亲人,朋友,陌生人,最后是自己。人平常的活着,面对的却是整个无常的世界,没人知道这必输的一战何时到来,惟有时刻秣马厉兵枕戈待旦,毕竟对这样的一场战斗来说,结果是最不重要的,并且最明晰的了。我还记得身边人面对死亡各种各样的悲凄的样子,自知必死,何必徒劳抗拒,我们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为活着的人做个参考,也为已故的保罗提供冥冥之中的安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