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老师文章《判断文章好坏的标准》,一读再读,想深入了解文章真意,想将这些哲理记在脑子里,想拥有和大师一样的智慧,多读、善思,慢慢会有变化。忽然觉得,如此甚好,一举多得。
文章告诉我们,写作的标准就是古代和现代文经典的理解和应用。
古文名篇、现代文经典要背诵、理解、应用,用儒释道思想指导日常行为,修炼人品人格,先学做人,其次谈写作。不照搬古文、现代文经典之句,写朴素的文字,说活人的活话,“如果经典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还需要引经据典吗?”
周老师的文章,蕴含着很多道理,你要细细品味,慢慢消化、理解,将这种思想转为自己的悟道,“一切学习都从模仿优秀作品开始”。
最深的感受,我们要努力学好古文,理解这些道理,用它来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常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虽不能马上达到圣贤,假以时日,定会有质的飞跃。养成背诵经典的习惯,了解经典的道理,融会贯通于日常生活,自然形成经典。
周老师在文中写道:“知道一点道理,我就尽量做到。”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引路明灯。如果我们每天学的道理,都能好好照做,日积月累,也会成为和老师一样优秀的人。
想想我们经常学一些知识,也总感觉自己知道的挺多,但我们做到的有多少呢?所以我们的人生总是和那些人不一样。
你有认真思考过吗?其实,道理很简单,知行不一,恒力不足。
我们知道应该坚持背诵古文经典、现代文名篇,也懂得这样做可以慢慢具备圣贤思想,成为圣贤。可是,我们背诵几篇呢?懂得的依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道理,是不敢再与人谈的。
我们知道早起有诸多好处,坚持坚持,就偷懒起来;我们写文,写着写着,少了输出的内容;我们知道读书是有效的输入,读着读着,少了热情……
是什么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呢?缺少行动和持久性。归根到底,还是圣贤书籍读得不透,用得不好,还没有完全刻在脑子里,转化成自己的思想。
希望自己每一次阅读与感悟,能真正帮到自己,在心灵深处有所触动,改变以往的舒适区,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比如写作初期,即使写不出来,也要逼迫自己去写;背不下来的经典,放在书桌上、电脑旁、枕边,触手可及,随时巩固。
有些事情要一直做下去,它就和洗脸、刷牙一样,成为自然而然的日常部分,也就无需坚持。
文中经典摘记:
①古文名篇要背诵理解应用,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并非为了写作谈话时用来引用,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②现代文经典也要背诵,理解,应用。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能谈写作。
③儒释道就是我们思想的基础,三者都很重要,缺乏其中之一,思想都肤浅狭隘。
④抓根本,找源头。经典就是根本和源头。
⑤知道一点道理,我就尽量到。
⑥如果经典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还需要引经据典吗?我们平常的行为,朴素的文字,就是经典。
⑦写作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古代和现代的经典和名篇。理解这些道理,好好下功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