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说别人给它发了一个拼多多红包,她说自己怎么也提不出来,让我帮忙弄。我和妹妹不止一次的跟她和爸爸说不要相信网上的发红包、送礼包之类的,也不要去点。
我不耐烦下载这些,所以我拿过她的手机,给她取消了拼多多的公众号关注,然后告诉她我已经在网上买好了,并使用了这个红包。
几天后她手机屏幕进了水,我用吹风机吹的时候,发现她的微信界面里,拼多多公众号赫然在列。
问她,她说另一个人又给她发了一个拼多多红包。
我的母亲小学未毕业,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微信、发视频、抢红包都是妹妹教她的,她不会打字,不会发红包。我相信如果她会下载,会使用,凭着家族群拼多多的刷屏程度,相信她一定能买不少东西。
我从不使用拼多度,但经常也会帮朋友砍一刀,当然,有一段时间也被拼多多的神曲洗脑,总会无意识的唱出来。
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天,之前实习时认识的一个同事发了恭喜大老板的朋友圈,当时猜测大老板应该是拼多多一个重要的股东。那时我仍然没有多惊讶,甚至没有多想。但拼多多上市之后,这铺天盖地的报道,让我不得不关注它。
越关注,就越发现,就算我不使用,它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忍不住思考:拼多多的用户,到底是哪些人。
我能想到的,首先肯定是妈妈辈的人,可是找我砍价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有。
以下是拼多多的消费数据分析:
“拼多多上的爆款是各种低于25元的产品。那些在乡镇集市上买“脉劫运动饮料、康帅博方便面、太白免奶糖、雷碧、粤利粤”等产品的人,很可能和在拼多多上买398元小米新品电视的人是同一群消费者。
从拼多多用户分布情况看,三线城市占23%,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42%,二者总和达到65%,而拼多多一线城市用户比例仅占8%。”
用数字描述拼多多的用户分布,是为了加深理解,但“康帅傅、太白兔、粤利粤”这些字眼儿就是一张张照片,它们在农村的小商店里,在你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时出现。
你知道它是假的,但比起假货,眼前的人才是更重要的。
被互联网限制的对贫穷的想象力
拼多多上市的时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人们无法接受在海淘、代购如日中天的今天,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假货、劣质货居然大喇喇的上市。
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生活,选择性的忽视生活在只要绝对低价的世界里的人,但被忽视,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其实不仅仅是在农村,在大学里依然一样。每一个大学校区,都养活了好几家打印店。
本科的时候班上五六十人,订全套书本的最多十人左右,剩下的四五十人,都是拿去外面复印。一本定价六七十块的书,复印下来只需要十几块。
一学期一套书七八本,最多十本。订整套书的价格在200-500之间,而复印下来,一套书的价格在50-150之间。
使用复印书的人,难道不知道复印是盗版?
而拼多多上,流量最大的也是纸巾等日常用品。
前段时间有个很流行的词语叫“隐形贫困人口”,年轻人拿着不错的薪水,但总是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因为他们见过更大的世界,知道真正有钱的样子。
我们生活在中国经济超过日本直逼美国的新闻里,我们生活在《三十岁年薪二十万算失败》、《月薪上万活的像乞丐》的朋友圈里,我们生活在动不动穿Prada,好像这个国家没有穷人的小时代里...
我们去知乎,发现贵乎都是动辄年薪百万的大佬,我们去微博,发现动不动就是娱乐明星穿着打扮、衣食住行、以及世纪婚礼...
去年有一段时间,喊麦文化特别流行,也特别受争议,评论也是两边倒。我第一次从身边接触到喊麦、社会摇这样的歌曲,是在一次和好友的KTV里,那时一个朋友唱这首歌的时候,夸张的动作,奋力的嘶吼。我觉得这个歌曲的歌词、语调都很奇怪。
它给我一种初中班上的男生和外面的小混混混在一起称兄道弟的感觉,而且歌词极尽刻画现实。
因为太现实了,让我感觉到不适。
快手特别火的那段时间,也饱受争议,我看到了这些争议,也是为了好奇,下载了快手。
在快手里,我看到了一个我明明很熟悉,却从来没有去仔细了解、关注的世界。
太过真实。
那里面一些农村生活的场景,乡村现状,就是我童年记忆中的样子,就是回家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感觉。
许多人认为快手、喊麦文化低俗,但不可否认,它是真实的。
俗,也是真实的一部分。
喊麦、快手、拼多多,它们反映了被选择性的忽视掉的这一大群人的消费观、社会娱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愿意说其实是被忽视的我们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