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平凡的世界》

作者: 南阳江上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22:17 被阅读0次

    作者:楊玉丹


    在正文前的闲笔:

          在一个清晨醒来,看到我一个老师给我的微信留言:“得空写点关于《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给我。”我答应的回复了。

    答应的时候想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上次是什么时候看的呢?写的是那个孙少安和孙少平孙玉厚 孙兰香 还有一个在洪水中为救人逝去的女子田晓霞的那本书?又赶着出差,手里没有书籍,就在回复中加了,“本周给不了,下周吧,最长半个月。”

    出差回来后,用了一周的时间,又重读了《平凡的世界》,这就是出现以下文字的由来吧!


          上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十几年前了吧,具体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只是对这部作品一直没有很深的好感,虽然很多人喜欢——在平凡的世界里,靠自身的努力,都不平凡的活着的励志作品。

    但是总觉得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塑造过于扁平,少了些更深层次的人性探索,即使是在文革的余波仍在社会各个角落震荡并无情摧毁着每个人生活的特殊时期,我仍然相信人性之深是存在的。

    大概作品在这点上的缺失,是我认为《平凡的世界》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它过于冗长和琐碎,当然,我说的琐碎,不是指细节情节的描述,而是指文字水平上。

    那时曾认为,假设我下10年功夫写这样一本书,可能会比路遥写的还好,不过我志向不在于此。印象中当年同一段时间看过的百万长篇小说中,我那时更喜欢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那个大概是我十年二十年下功夫大概也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吧!【再次强调,二者对比只是在文字水平和人物塑造上】。

        此次拿来路遥的作品又看,合上书时,我一直都在想关于《平凡的世界》我写些什么呢,不太想写,可能也有点不敢写,因为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完全表达出我自己内心重读的感受,因为我只想写写《平凡的世界》值得被肯定的地方;因为我知道路遥的这部作品影响了许多人,甚至是很多70后、80后的这代人,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曾是一部分底层人物的精神指引,所以我总感觉无处聚焦无处下笔。




    那么就先肯定它吧!首先得肯定它是一部温暖的作品。它在描写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怎样的在动荡的社会因素中,挣扎努力在贫困线上,怎样的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同时还追求着自我的道德完善,传达出了一种温暖的情怀。

    文中除了塑造的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自己和家人以及乡邻命运的奋斗者孙少安和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孙少平的故事外,还涉及了百十位人物,塑造了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乡土哲学家田福堂等等一些人物,甚至在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着墨的直接或间接地折射了人性的光彩。

    尤其是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

    小说还书写了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这也是作品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了,书中也写了爱情,还写得极美,比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

    其次,它是一部用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例如作品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

    天已经麻糊糊的了。少平他妈突然惊慌地在锅台边叫道:“哎呀,我的天!我这死人咋忘了喂猪了!”

    孙玉厚一听就火了,正要开口数落老婆,就听见女儿兰香在灶火圪崂里说:“妈,猪我已经喂过了……”

    窑里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个他们谁也没有留意的十三岁的孩子。她正从筐子里往外倒柴禾。她不知什么时间已经捡回来好几筐柴禾了,足够一两天烧的。可爱的兰香默默地做着她能做的一切活。

    孙玉厚老两口大受感动地看着他们这个最小的孩子,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按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娃娃,应该娇惯一些。可孩子长了这么大,还没给她扯过一件象样的衣服。现在她已经到石圪节上了初中,身上还七长八短地穿着前两年的旧衣服。

    孙玉厚难受地从窑里走出来,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不停地挖着旱烟袋。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失神地望着东拉河对面黑乎乎的庙坪山。山依然象他年轻时一样,没高一尺,也没低一尺。可他已经老了……

    第三,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激励万千青年。这样的小说对社会底层的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的。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平凡的世界》虽然文字水平一般,但还是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在主人公少平、少安的故事中,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以及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这无疑是一碗巨大的心灵鸡汤。

    第四,作品中没有什么华丽优美的语言,文字简单到通俗易懂,看起来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就像我平时写的,朋友说的“高级流水账”一样直白,所以这方面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总结的。

    但书中的一些小人物被作者写出了些许生气,比如孙玉亭、王满银,活脱脱的底层人,懒惰,但也折腾;善良,但也诡诈;窝囊,但也跋扈;荒诞不经,但又守着某种内在的秩序,反而成为鲜明的文学记忆,留了下来。

    最后,《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献给黄土地、献给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亿万平凡的小人物的赞歌。

    路遥先生用朴实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一部细腻的小人物的成长史、奋斗史,黄土高原的贫穷在这群可爱又纯朴的主人公身上烙下了无法磨平的印记,他们敏感、自卑而又有无法名状的自尊,他们渴望有好的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因为贫穷因为门第,相爱的人们彼此错过,不甘现状的青年渴望走出黄土走向外面的世界。不管是留在乡村还是走出黄土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敬和鲜活。

    作者曾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然而这篇没有。

    而文中那些完美的女性近似于虚构的成就了一代男人的梦想,所以它的文学价值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也许再过几十年,里面的价值观可能要被彻底颠覆,而《白鹿原》在我看过来,是不会过时的。

    重读《平凡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平凡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u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