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多年前(公元前620年左右),一个名为伊索的婴儿降生在古希腊一个奴隶家庭。
童年时的他又矮又丑,很长一段时期内他口不能言,只能借助手势来表达想要说的话。
家中除了妈妈,再没有人会爱他、关心他,他的舅舅尤其憎恨他,经常借故把田里最苦最累的工作都推给年幼的他。
及至母亲去世,了无牵挂的伊索跟随一位对他有过恩惠的老人去往各地流浪,途中收集到了不少关于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这就为他以后的寓言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整部《伊索寓言》,除了收录众多古希腊民间故事之外,近400个简洁凝练的寓言故事中还包括一些印度、阿拉伯与基督教的故事,其中与动物有关的寓言占据大量篇幅,尤其将狐狸、狼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动物赋予其反面角色,以动物的性格特点来把人类拟人化,生动鲜活地寄托了伊索内心的某些思想。
如果一生只能读一次伊索,那么我的选择一定是手边这本美炸天的插画版《伊索寓言:500年插画与故事》。
这是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打开扉页,首先你会看到一张分外精致、洋溢着西方艺术气息的藏书票,相信对于许多藏书者而言,藏书票的意义不言而喻。
书中收录多达318幅惟妙惟肖的插画,集结了世界各地53位艺术家的心血。为了更好地点题,每篇寓言皆配有3—5幅插画,每幅画旁都会标注该画作的具体信息,以年代顺序为时间轴,将500年的插画史向读者娓娓道来……
尽管中西方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差异巨大,但古今中外,通常情况下,狐狸一般都被作为反面角色出现在文人笔下,其狡黠多智的特征给后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以中国古代享有最高盛誉的怪异文学《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来说,在纪昀和蒲松龄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动物能够比狐狸更具有神秘色彩。
在两位大家笔下,狐狸的形态、活动特点加之与人类的交流互动,种种因素共同决定了人类在对待它的心态上呈现出的那种欲拒还迎的纠结与敬畏,抑或避之不及的反感与厌恶。
有人总结,狐狸作为被具体文学加工的描写对象,是《伊索寓言》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动物。全书与狐狸有关的故事更是多达50多个,约占总篇幅的七分之一,这无疑是个相当高的比重。
以最著名的《狐狸和葡萄》为例,我们从这则言简意赅的寓言中能悟出什么哲理呢?
这个故事说明告诉我们,狐狸是很聪明的,对其无法企及的事物总会及早抽身而退。人也应该如同这只聪慧的狐狸一样,不要浪费时间和心血在无谓的人或事物身上,退一步方可海阔天空。
读完《狗和他的影子》,你会明白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得陇望蜀往往会连自己已经得到的都保不住。”
《吃蓟菜的驴》说明的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无论身份地位,我们说话做事、诉说自己的感受之前应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
还有《马和公鹿》的故事,亲爱的朋友,你要明白,“那时的我们太年轻,还不曾懂得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基于此,这样一本颜值美炸天又富有哲思的《伊索寓言》,你,心动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