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苟刚来桃花村的时候,25岁。
听老一辈的人说,她是从老家逃出来的,父亲母亲为了得到3万元的礼金,就把她许配给了邻村的王老二。一个静悄悄的深夜,小苟带了几件随身衣物,拿了平时省吃简用的积蓄,离开了家,离开了那座深山脚下的闭塞小村。
辗转了几座城市,在繁华的深圳做过工地工人、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做过推销员、在金碧辉煌的酒店后厨里做过洗碗工……岁月像一把无情尖刀,改变了人们的模样。33岁的小苟认识了桃花村的阿良,离家多年漂泊在外的小苟突然想安定下来,她把桃花村当成了家。
小苟和阿良没有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就连父母长辈坐下来喝一杯的仪式也没有。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桃花村不比繁华都市,但想要找口饭吃,也不算太难。加之小苟为人淳朴、勤劳肯干,不少做工程的包工头都对她赞不绝口。
“小苟,最近有活没?我手里的房子排着队呢,有空来帮帮忙啊。”
小苟有一个固定的老板,好几个流动的老板,用小苟的话来说,就是“活干越多,拿钱就越多”。小苟在工地当小工,天气热的时候,天蒙蒙亮就得开工,冬天的时候,一直到路灯亮起才收工。做小工也是靠天吃饭的行当,下雨就不好开工,不开工就没有工钱,所以,没人比小苟更希望不下雨了。工地上的活儿卖的是勤奋和不怕苦,150元一天,老天照顾的时候,一个月能有22天以上开工,一个月近四千块的收入。
平常很少能见到小苟,见到她的时候,总是下雨天。
“小苟,今天休息啦,新买的衣服真好看。”“小苟,难得休息喂,来家里吃点瓜子。”
邻居家的老人们总是很爱和小苟交谈,前几年,小苟还讲普通话,得反复说上好几遍,加上手势比划,才能理解她的意思,时间久了,小苟也能说说桃花村的方言了,和村里的人沟通越来越好了。
每年的新年里,是我见到小苟次数最多的时候。她穿着新买的大红毛衣,外面罩着红色的大衣,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新烫的头发微微发黄。一改往日风格的小苟总要以这样的新面貌在村里走上一圈。
“小苟,今年赚了多少啊?”
“不多不多,也就存了2万块钱,明年继续。”
小苟的勤俭让一无所有的小家一年比一年丰富。去年买了电冰箱,今年买了电视机,还给阿良换了一部新手机。大家都说,小苟的到来,是阿良的福气。可是阿良的挥霍,让这个家不进则退。
阿良没有工作,喜欢抽烟打麻将,平常的开销靠着麻将桌上的输赢来周转,实在没钱了就找小苟拿。小苟对阿良很好,不仅养活了这个男人,还支撑了一个家。
“小苟,你自己赚的要自己存着。”
面对村上人的建议,小苟总是笑笑走开了。
也许他们不知道,家对于小苟的意义。小苟也许不知道,什么是家,什么是真心对她好的家人。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小苟已经是个45岁的中年阿姨了。近些年,村上多了不少小朋友,见到小苟,总是一个个地喊着“小苟阿姨”,小苟没有孩子,看到村上的小朋友,她总是拿出好吃的招待他们,看着他们傻傻地笑。
今年,小苟的脚踏三轮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手腕上带了一个金光灿灿的金手镯,早些年摔跤跌坏的牙齿也补上了,一笑起来那银白色的牙齿格外显眼。她说,明年想把房子装修一下,可以的话,想为阿良找一份工作,希望日子过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