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尚书》笔记12:“家天下”的威仪保卫战

《尚书》笔记12:“家天下”的威仪保卫战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7-28 19:14 被阅读0次

《尚书》笔记12:“家天下”的威仪保卫战

《尚书·夏书》共有四篇。除第一篇《禹贡》深入细致地描述了禹帝开疆拓土、治理水患、厘定贡赋、治理天下的功德之外,其余三篇所记的都是禹的后世子孙对于“家天下”政权的巩固与维护。禹帝的儿子启凭借《甘誓》完成了战前动员,打了一场“家天下”合法地位的奠基战。禹帝的孙子太康沉溺逸乐、无所节制,成功将先祖交到自己手里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被羿逼着交出了天下共主的权位。好在他的几个弟弟审时度势、临危不乱,作《五子之歌》得以保全禹帝的宗庙祭祀,相当于打了一场宗庙香火的接续战。太康被迫退位后,他的弟弟仲康因为表现突出,被立为天下共主。负责时令的天官羲和沉湎酒色,乱了时令,擅自逃回各自的封地。仲康命胤侯前往征讨,打了一场“家天下”威仪的保卫战。

纵观《尚书·夏书》,整个夏朝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禹治水定九州“打”下天下,他的儿子启打败有扈氏扫清“家天下”进程中最大的障碍,他的孙子们摇摇晃晃保住了宗庙祭祀的权力,孙子中的明白人太康掌管天下时,为再次申明“家天下”的治理威仪,发动了对羲氏与和氏的威仪保卫战。整整三代人,用数次大战算是勉强将“家天下”政权的合法性固定下来,奠定了此后数千年的大位继承制。

如果说有扈氏对于“启”天下共主合法性的质疑算是一种正面反对的话,羲氏与和氏在“仲康”时代的“湎淫”渎职绝对算是一种消极的侧面反对。试想,曾经与小子的老子甚至爷爷一同出生入死的人,会怎样看待小子上位后的种种?此外,启作为禹帝的儿子,凭本事吃饭,靠一场战争拿下了“江山”,是贵族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作为失德失位者太康的弟弟,仲康上台成为天下共主,在贵族们看来,不过是黄口小儿的“捡漏”罢了。

“湎淫”不过是一种态度上的对抗罢了,根本是不把靠“捡漏”上位的仲康帝放在眼里;羲氏与和氏不过是反对者群体的典型罢了,根本是贵族们对“家天下”的并不真正认同,对“禅让制”梦想的不死心。

这种情况下,仲康帝手里有什么牌,他凭借什么赢得这至关重要的一局?

一、亲贤的牌

正像自己的父亲启当年靠团结和争取六军统帅赢得对有扈氏的战争一样,仲康也打出了“亲贤”的牌。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像自己的父亲启那样直接指挥六军统帅,而是用人不疑,将讨伐羲氏、和氏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正直、坚毅的胤侯。

二、谟训的牌

所谓“谟训”,其实就是禹帝时期建构起的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胤侯讲:“其或不恭,邦有常刑”——倘有人轻慢圣祖禹帝留下的制度、训诫,国家将按照法令对之进行惩处。

“谟训”的意义在于将个人的管理组织化、制度化。此时,羲氏与和氏对抗的已经不是仲康帝,挑战的已经不是仲康个人的权威。他们的对面,站着的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组织,一个由禹帝“谟训”组成的认知共同体——愿意认真遵照禹帝“谟训”过太平生活的所有人。

在“谟训”的驱动下,臣下能够奉公守法,百官能够恪尽职守,辅佐君王。每年初春,宣布君主政教法令的官员,便沿途巡行,摇着铃铛,广布教化。诸位官员都相互规劝,工匠们则以技艺的规则相互劝勉。这是一个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的有序生态。羲和二氏破坏了这种有序,为天下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表现为时令出现误差,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间接表现是惑乱了天下人心,让原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变成了一团糟。

“谟训”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便势不可挡、所向披靡。任何试图破坏它的人,都必将付出代价。

胤侯在战前祭出《政典》——“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古时候的刽子手在行刑前都会对死犯作一番告白,言外之意是讲冤有头,债有主,行刑只是行刑者的工作,希望死犯死后该找谁报冤找谁报冤,不要找到自己的头上。

假定羲和二氏是将要被砍头的死刑犯,他们该找谁报冤呢?他们面前只有一个“谟训”组建起的庞大组织,没有可以报冤的活生生的人。或许,这便是对抗组织的可悲与无奈下场。

三、分化的牌

胤侯讲:“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大战一旦开打,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摆在大家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玉石俱焚,一是看清局势选边站。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给足了所有人选边站的机会,只要你不是羲和二人,完全有重新战队的机会。

所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仗还没有开打,胜负已经分明。

四、攻心的牌

最后,胤侯在此发言攻心——“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利害就摆在那里。丢掉私心以威严的刑罚来克制姑息的私意,就能够成功;倘若纵容私意亵渎威严的刑罚,便注定一败涂地。仗要怎么打,路要怎么选,各位不可不慎呀。

经此一役,仲康帝稳稳地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天下共主。禹帝的孙子,头脑中绝对不是一盆浆糊。表面上看胜了一场威仪的保卫战,实际上将太康帝在位时在贵族心中留下的“家天下”的负面认知一扫而光。不得不说,还得是人家禹帝的子孙执掌天下,这阵势,能屡屡吼得住的也只有人家了!

得随机数15093/48801等

体:巽木  用:兑金  变:震木

性格:宅心仁厚,宽以待人,厚道,外在表现为大哥范,特别仁义,甚至有些刻意为之。

关系:太太无微不至,略显挑剔,总希望走完美主义路线,大哥很无奈,很无语。外在的变动形成内外夹攻,让夫人心力交瘁。

健康:疏肝利胆,加强锻炼,注意肠道、呼吸道疾病。

相关文章

  • 长沙保卫战‖战火下的情与家

    看完长沙保卫战,心中思绪纷纷。想着写点笔记,记录细碎想法。——题记 看《长沙保卫战》,完全是冲着张丰毅老师去的,《...

  • 杨国忠独霸朝政

    庚申,以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其判使并如故。 国忠为人强辩而轻躁,无威仪。既为相,以天下为己任,裁决机务,果敢...

  • 华杉版资治通鉴【1751】靠山论。2022-11-23

    15、 十一月十七日,任命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其他判使兼职全部保留如故。 杨国忠为人强辩而轻躁,没有威仪。既...

  • 威仪

    昨夜临睡前照例听杨宁老师的音频,无意听到有关人的行住坐卧,佛家说的威仪。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言行举止。 有...

  • 于谦之死-西湖三忠烈3

    于谦,和张苍水是一样君子,正牌的明兵部尚书。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独力擎天,拯救大明帝国于危难之中。这段故事大家比较...

  • 于谦明知道英宗复辟后自己不得好死,为何夺门之变时他不阻止呢?

    明英宗“土木之变”后,力排南迁之议,坚持固守北京。升任兵部尚书后,主持北京保卫战,从各地征调援军。 率军二十二万,...

  • 《尚书•尧典》笔记

    “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

  • 《尚书》读书笔记

    2018.10.1-2018.10.7《尚書·夏书·禹贡》 第一遍:题解禹贡和文章結構分析。 禹,在《尚書堯典》部...

  •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经时济世的哲学经典。嗯,我今天看完它了。 《尚书》分...

  •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 终于把鼎鼎大名的《尚书》给看了一遍。(最后几章没看)不过终于知道这是本写啥的书了。 从尧开始作记录,那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笔记12:“家天下”的威仪保卫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wbhjtx.html